香港經濟|恒指插水亞太股市包尾   施永青憂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成真   港官死撐說法站不住腳

香港被揶揄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言論近期在中國大陸網上引起熱烈討論,甚至惹來香港建制派不滿要求特區政府跟進。不過,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撰文,直言「現實的發展的確存在這樣趨向的可能性」。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就反駁有關說法站不住腳,形容香港是「久經歷練的國際金融中心」。惟港股繼續沉底,周五(1日)再跌穿17000點以超過一年低位收市,今年以來在亞太股市屬表現最差。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踏入12月港股弱勢持續,再度失守17000點關口,全日跌212點,跌幅1.25%,收市報16830點,創自去年11月10日以來新低,主板總成交金額1,142億元。港股今年以來跑輸全球大市,近日甚至被鄰近的台灣加權指數超越。台灣《自由時報》整理MSCI亞洲各系列指數今年以來表現,結果顯示MSCI台灣指數表現最好,今年以來上升了25.3%,其次是MSCI日本指數,亦升了19.4%,第三至第五名分別是南韓(升15.2%)、印度(升14.1%)以及印尼(升6.6%)。至於MSCI香港指數在亞太股市中表現最差,今年以來下跌了19.7%,敬陪末席。

特首李家超周四(11月30日)出席活動時,反駁外界質疑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強調香港有普通法優勢云云。不過,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周五(12月1日)在旗下免費報章《am730》專欄撰文,重提近日大陸網民謔稱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認為有關說法並非只是惡意詛咒,直言「現實的發展的確存在這樣趨向的可能性」。施永青表示,香港在疫情後金融業復甦很慢,股市每日交投無法維持在1,000億港元以上水平,恒指長期低位徘徊跑輸全球大市,很多國際投行高層在疫情後亦再無回港,相信他們日後亦只會集中為中國富裕階層作資產管理,將資金帶到海外投資,而不再像過往熱衷為中國企業融資。

施永青:須爭取歐美資金重返香港

施永青續稱,中美交惡令香港亦受到波及,引述基金界友人稱,由於被華府列入「限投清單」的公司不斷增加,投資者為安全計,只有盡早從中港撤資,以至連中港兩地本身的資金亦要「西瓜靠大邊」,認為是造成中港股市低迷的主要原因。他表示,必須爭取歐美資金重返香港,香港的金融業才能重新興旺。

不過,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同日亦在網誌撰文,反駁外界指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言論,質疑說法站不住腳。他認為香港金融市場是受到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地緣政治不穩、長期息口高企等因素影響了表現,又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是一座高樓或一塊石碑,施加壓力即可使之倒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倚靠「一國兩制」成就獨特地位。他說香港證券市場總市值於今年10月底為30.8萬億港元,較去年同期26.4萬億港元回升17%,強調特區政府有信心、底氣和能力持續建設一個更有深度和廣度的國際金融中心。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