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香港故事|英格蘭中部港人辦「香港文化沙龍」 義工:唔係淨係示威先需要聚集

近日英國多地有港人團體舉辦香港文化活動響應「香港三月文化節」(Hong Kong March),英格蘭中部城鎮梳利侯(Solihull)周日(26日)亦舉行「香港/英國文化沙龍」,現場設有傳統書法、麻雀、氣球、港式食品等攤位,亦邀請香港學者及英國宗教團體的分享香港以及英國的文化。有參與活動的義工向《追新聞》表示,希望透過不同活動凝聚在英港人,「唔係淨係示威先需要聚集」,當地官員則鼓勵港人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活動於梳利侯市中心一間天主教堂舉行,當地時間周日下午約1時30分正式揭幕,梳利侯議會副議長Joe Tildesley、英國港僑協會創辦人鄭文傑、前區議員劉珈汶等嘉賓先後發表演說,大會亦邀請當地港人演奏音樂,並播放以被控暴動罪成的獨立歌手莊正為主題的紀錄片《時針轉到限期前》等。雖然英格蘭中部主要城鎮伯明翰周日有電影放映活動,加上同日稍後樂隊RubberBand於曼徹斯特舉行演唱會,但文化沙龍仍吸引不少港人出席,撇除沒統計人數的攤位和小食部分,學者講座環節也有百多人同場參加。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義工盼在英組織加強情緒支援

抵英兩年多的義工Sammy表示他在今年農曆新年的年宵市集首次當義工,這天再次到場協助指引人流。Sammy對於市集和文化交流活動表示歡迎,「唔係話淨係示威現場先需要聚集,其他方法都可以作為聯繫,除咗示威之外都做下其他嘅活動聚集香港人」。被問到當義工的原因,他表示希望幫助港人,並稱留意到在英港人「或多或少都有啲抑鬱、精神上面唔太穩定嘅狀態」,期望日後有機構更主動接觸港人,提供情緒支援。

活動主辦方邀請香港文化研究及政治學學者黃偉國、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評核發展部前經理楊穎宇,以及當地牧師Andrew Kisumba等分享。楊穎宇談論香港在英治時期的徽章歷史,例如1959年制訂的香港徽章上象徵中國的龍、象徵英國的獅子,還有從「龍」交給「獅」的「東方之珠」香港,笑言「有英國先有東方之珠」,又討論假如日後香港設計新紋章,可選用甚麼圖案。黃偉國則稱身份認同涉及故事、回憶、情感等不同元素,並提到不少港人是出於政治原因前往英國,跟昔日因中共建政而從中國大陸前往香港的人一致。

學者楊穎宇講述香港紋章歷史。

鄭文傑:港人有責任保存香港文化

來自盧旺達的Andrew Kisumba分享他初到英國時遇上的文化衝擊,「當時我住在約克郡,人們說的話就像『噢嗚噢嗚噢嗚』一樣,當我搬到伯明翰後又是另一種口音」,但最終也能適應過來。Joe Tildesley表示英國歡迎香港人,鼓勵港人融入英國社會,「請以英國為家,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參加社區活動、做義工,還有參與政治」。

赴梳利侯出席文化沙龍的鄭文傑期望港人日後不止尋求生存,亦能進一步參與英國社會,「這也能令英國變得更國際化、更開放」,港人亦應毋忘被逼害以至鋃鐺入獄的香港人,形容港人移英是新開始,一方面保存香港文化,另一方面亦吸收英國文化。他期望抵達英國的港人繼續保存香港文化,「我們有責任,也有更多事要做……不能讓不公義的事情繼續」。

劉珈汶盼參加者續對外介紹香港

「香港三月文化節」籌委之一劉珈汶表示,英國20多處地點就文化節舉辦約60多場活動,她感謝各地付出的義工、團體和地方政府。劉珈汶形容「喺呢個咁小嘅地方都有咁多人支持我哋」,希望參加者也向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士介紹香港文化,達至雙向文化交流:「希望大家今日參加完呢個活動,食完魚蛋、飲完碗仔翅之後,都可以將香港或者Hong Kong March呢件事介紹畀你哋身邊嘅當地朋友認識」。

標籤: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