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國安法|捍衞粵語組織「港語學」解散 徵文比賽文章涉違國安法 主席陳樂行在港家人遭問話

推廣粵語的組織「港語學」周一(28日)在社交平台宣佈即時停運,組織主席陳樂行稱港警國安處上周二(22日)到他舊居、即其家人住所搜查及問話,指「港語學」廣東話徵文比賽一篇參賽作品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要求陳樂行把文章下架。陳樂行稱他已照做,又說為保障家人與前成員安全,在諮詢法律意見後,決定即時停止組織所有運作,並啟動解散程序。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陳樂行表示,國安處上周二早上到他的舊居,要求與他本人見面。陳樂行的家人稱由於他正身處外地,故無法見面。國安處人員在沒有搜查令下進入住所,並要求其家人代為轉達國安處的要求,把「港語學」3年前舉行「中西區廣東話徵文比賽」的一篇小說文章下架。

陳樂行隨後致電國安處查詢事件,國安處人員表示曾搜查他過去經營的蛋糕店,並提到陳樂行的家人及「港語學」前成員的情況,要求他即時下架有關文章。國安處人員強調,中西區民政處多番聯絡他不果,在諮詢律政司後,認為該篇小說文章違反《港區國安法》,才採取有關行動。

陳樂行翻查與中西區民政處的電郵來往紀錄,截至2021年12月21日,他向民政處查詢發還款項問題,至今未獲任何回覆,更沒有收到通知把任何文章下架。不過,陳樂行考慮到在港家人的情況,在同日把該篇小說文章即時刪除。

涉事文章為《我們的時代》,是「港語學」2020年5月舉辦「中西區廣東話徵文比賽」18篇入選小說作品之一,刊載於其官網。小說內容虛構,有關一名移英男孩「光仔」在長大後,回港追尋已故父母舊日的足跡,並與另一名角色「小詩」對話。兩人談及當局把「具殖民地色彩的地方改名」、「打壓宗教自由」、「父母曾因吸入太多催淚煙,導致身體變差」等。小說尾段亦引用已故捷克裔法國籍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於作品《笑忘書》的名句:「人與極權的抗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抗爭。」

「港語學」於2013年成立,陳樂行在帖文指當時以「捍衞香港人的語言權利」為目的申請註冊社團,獲警方批准為香港合法組織。他指組織10年來不僅遵守法律,舉辦多個母語文化盛事,亦在香港多次重大語言危機,包括教育局把廣東話列為非法定語言、考評局取消中文科口試、蔡若蓮上任教育局局長並推行普通話教中文科政策等,「港語學」都恪守本分,致力守護香港人在教育及社會層面使用母語,尤其廣東話及繁體字的權利。

他提及自己曾在2018年因反對浸大強制普通話畢業測試,收到死亡恐嚇而被逼停止醫院實習,及後「港語學」亦因俾某大政黨舉報為「激進反中」組織,向廉政公署舉報。陳樂行稱曾以義務身分,墊支籌辦香港語言文化活動,「但時至今日,竟令到本年初我被中國大陸海關禁止入境及將來往內地通行證剪角,到近日家人受到騷擾。另外,亦有年輕人因曾撰文反對普通話教中文政策,被律政司以煽動分裂國家罪控告及判囚4年。我不得不中斷喺香港嘅保衞廣東話工作」。

陳樂行續指,「港語學」由2020年至今,社區活動及組織工作均由他全權決定。而自從被民政處拖欠撥款,為減省成本,現時只有他經營會務及日常運作。至於社交平台及網站營運,亦只有他一人負責管理及運作,與其家人、任何掛名成員或在港人士無任何關係。他說組織現時已經沒有任何淨資產及人手繼續營運,加上相關法律風險,已停止「港語學」所有運作,並會根據法律意見啟動解散程序。他亦保留向港府收取「社區參與撥款計劃」欠付款項的權利。

陳樂行稱國安突擊上門 威脅其家人

身處海外的陳樂行周一接受多間傳媒訪問講述事件,他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國安處在毫無通知下突擊上門,令人感到不安,其間國安處人員更威脅他家人,「你都唔想個仔成為第9個通緝犯吧?」,意指國安處早前公開通緝8名境外人士。陳樂行又說事件疑點重重﹐他指事前根本沒有收到任何來自民政署及國安處的刪文要求,認為他們「說法很有問題」。

國安處着陳樂行把整個徵文比賽頁面下架

《棱角》亦上載由陳樂行錄影與國安處的通話片段,該名國安處人員來自灣仔警察總部,陳樂行向該人員了解事件,他說自己未收過通知要求刪文。國安處人員其後又詢問陳樂行是否有計劃返港,「你是移民還是歐遊?」,陳樂行回應他正在旅遊,亦有計劃讀書。

該國安處人員要求他立即把《我們的時代》下架,陳樂行指他在事後已立即刪除。隨後該人員表示,有關文章雖然顯示已下架,但頁面出現需要輸入密碼,質疑「有啲問題」,建議陳樂行乾脆把整個徵文比賽頁面下架。

「港語學」網站及社交平台目前仍然運作,根據其網站,「港語學」 除了舉行「廣東話徵文比賽」,還有「中文教學語言資料庫」、「港語文集」、「廣東話圖書館」等內容。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