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的香港》專訪上集|倫敦首場謝幕4主角哭了 湯駿業:動盪中說香港最美麗的故事

英式皇冠郵筒、紅磚建築,身後呼嘯而過的紅色雙層巴士,風車草劇團首次海外演出《回憶的香港》,選了充滿「舊香港情懷」的倫敦公演,4位主角梁祖堯、湯駿業、彭秀慧及邵美君周二(5日) 接受《追新聞》訪問,認為《回憶的香港》不單只談懷舊,而是承傳那份香港人的拼搏精神,成為大家走下去的動力,梁祖堯說:「如果不斷回想痛苦回憶,是等同自虐;不停懷念老香港的美好,也只會更感失落」,「但這並不代表要與香港完全切割」,坦言2019社運是最難忘的重大經歷,「香港人永遠都係屋企人」。《回憶的香港》剛在9月7日(周四)完成首場演出,主角們把「香港」帶到倫敦,由開埠說到自身故事,由各區獨有氣味說到人情味,幕幕香港情懷呈現台上,離散港人觀眾彷彿重遊一遍香江,在謝幕時4位主角不禁落淚,亦有觀眾同哭,那份「共鳴」,只有愛香港的人才會懂。


百多人細場變
Star Hall 初衷純為治癒

梁祖堯說《回憶的香港》的誕生源於大家自覺劇場工作營營役役,演出疲勞,希望做一場單純「為興趣」的劇,於是連同設計師走訪香港十八區,發掘快要被遺忘的人和事。彭秀慧也說該劇初衷是治癒和自我滿足性質,未料由2019年只有百多人的小劇場開始演出、再到2021、2022年在九展Star Hall兩度公演期間,香港恰巧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

動盪前的歲月靜好   由充滿盼望至荒謬

湯駿業認為,這些變化意外地加強了該劇的張力,因那些歲月靜好的時光,如今已成了不能復再的回憶,「故事發生咗留低咗,咁啱畀我哋紀錄咗喺動盪前嗰段時間,當動盪發生,我哋再睇返之前,大家係生活得幾咁安穩,生活得幾咁美好,對將來幾咁有盼望,喺戲劇上多咗張力,而家香港係幾ridiculous(荒謬)。」今次選擇到倫敦公演,無疑也是在時代變遷下苦甜參雜的決定,「因為啲friend走晒啊,我又揾唔到咩原因過嚟,不如就試下將個show帶嚟英國,可以見下啲friend,又知道有好多香港人過咗嚟,不如試下」。

難忘2019社運   「舊鄉里」凝聚力大

梁補充說,戲場界保守估計走了五分之一人,各自散落在不同地方,今次來到倫敦,他重遇不少舊同事、老朋友,大家齊心協力為他張羅籌備,重新一起工作的感覺很奇妙,也令他更期待在倫敦劇場,與更多有共同經歷、不認識卻很熟悉的「舊鄉里」久別重逢,「2019年之前嘅我係冇辦法想像,我最深刻嘅成長係,原來一班大家唔認識嘅人,聚埋一齊可以因為共同嘅理念,凝聚到好大好大嘅能量出嚟,呢樣嘢係我(以前)喺香港冇感受過㗎」。

彭秀慧:回憶能活化及給予能量

坊間有些人認為,懷緬過去常陶醉、不論回想好的壞的都不是一件好事。梁直言他也經常思考這個問題,因如果不斷回想一些痛苦回憶,是等同自虐;而不停懷念老香港的幸福美好,也只會更感失落,因美好的東西可能已永遠消逝。但他強調,這並不代表就要與香港完全切割,放下所有屬於香港的好壞回憶,「等於細個聽阿公講打日本仔嗰啲回憶,佢哋唔會過㗎嘛嗰件事,50年之後佢哋都仲會係講緊嗰陣打日本仔嘅經歷,經歷完咁大嘅社會事件,個感覺就係咁樣」。

梁祖堯直言2019年的回憶對他衝擊最大,「細個睇唔同歷史,睇孤星淚,法國大革命原來係咁樣,知道背後所有成因動機,但原來當親身喺一個社會事件裡面嘅時候,無論你係咩態度都好,只要你係香港人,你已經喺呢件事裡面,對於我嚟講係一個好寶貴嘅時刻,裡面有好多好fruitful嘅經歷,亦有好多好痛苦嘅經歷,呢啲嘢同時存在」。

彭秀慧也憶及,以往參加義工團到訪老人院演話劇,期間舉辦舊香港問答遊戲時,平日呆滯的老人家突然變得踴躍,激動搶答,「問颱風溫黛幾多年,石硤尾大火幾多年,佢哋唔單止答仲解釋畀你聽當年係點,我覺得係由嗰時開始trigger到我覺得回憶嘅重要性,佢有活化及畀到能量嘅能力」。

盼與離散港人創新回憶:成為走下去的動力

《回憶的香港》除了傳承舊香港回憶,湯駿業認為更重要還有創造美好回憶的意義,因過去發生的事不能扭轉、未來環境不可控制,唯一可做的是把握當下,讓自己有動力走下去,「將個show帶嚟呢度創造我生命入面一啲好嘅回憶,咁過去發生啲咩事我都有辦法heal(治癒),如果唔係我冇力量行啊」。

對於今次劇本會否加入英國元素,梁祖堯說經商討決定「原汁原味」上演,笑言不希望將原本的香港燒賣加入英國custard,變成四不像。開售至今首輪4場售票反應熱烈,約兩天已售罄,但後來再加埸時,消息似乎較難二次傳遞,他立即聯絡相熟友人,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加場消息,對方知道他的擔憂後也隨即在各個港人群組廣發消息,「英國媽媽group」一下子化身市場推廣部,香港人一呼百應的動員力是那麼似曾相識。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