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日審訊重點
.IPAC於2020年7月3日首次會議,李宇軒確認曾列席
.李供稱多國議員有就與香港引渡逃犯安排表關注,但沒達至共識
.李強調自己不是JPAC成員,但有份協助日本時任議員成立組織
.控方對李宇軒的主問將於1、2天完成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案件於周一(8日)展開第55日審訊,第4名從犯證人、12港人案被告之一李宇軒繼續作供。控方展示一份由李宇軒電腦搜出,關於「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成員於2020年7月3日的會議紀錄,李確認他曾列席會議,但並非代表IPAC,而當時有份成立IPAC的裴倫德(Luke de Pulford)有與會。
控方展示IPAC的會議紀錄顯示,出席者包括英國、澳洲、新西蘭等地的國會議員。李宇軒指,議員有就與香港的引渡逃犯安排發言及表達關注,其中英國保守黨議員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等人曾提出,請求各國政府以書面聲明公開表明,不得將任何人引渡到香港或中國;或透過檢視現行法例,終止引渡逃犯協議的計劃,由於是IPAC首次開會,故未達至共識程度,而會議也沒制定確實行動方向及目標。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控方又展示3封由重光團隊(SWHK) 發送至捷克、愛爾蘭及葡萄牙外交部的信件,呼籲暫停與香港的引渡協議。李宇軒供稱,相信信件是由重光團隊或裴倫德發送給他,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參與討論引渡協議的相關工作,或向不同議員進行國際遊說,所以給他信件作範本,而他個人無就信件作出進一步行動。
控方繼續展示Telegram訊息,顯示李宇軒在群組表示,日本時任議員菅野志櫻里、眾議院議員中谷元,於 2020年7月19日組成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的「對中政策相關國會議員聯盟」(JPAC)。李宇軒作供時確認,JPAC是由一群關心對華政策的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組織,希望仿效IPAC的形式,讓日本關心中國政策的國會議員一起討論。李強調,自己不是JPAC成員之一,「我喺JPAC入面冇role」,只是協助日本時任議員菅野志櫻里成立組織的義工,而SWHK@JPN是獨立組織,與「重光團隊」無關。
控方再展示Telegram通訊紀錄,李宇軒曾於7月22日向裴倫德發訊息,指JPAC發言人將會在首場記者會上,呼籲向香港特區政府實施馬格尼茨基式制裁行動、中止日港司法互助條約、阻止日本企業協助特區政府施加政治壓逼,以及向港人提供救生艇政策。控方問布勞德(Bill Browder)如何在馬格尼茨基制裁上幫助菅野志櫻里,李宇軒引述裴倫德訊息指對方有一大筆錢,「即係如何邊度需要資金,佢有。」法官杜麗冰追問,制裁對象是否包括香港及中國時,李答道,應該指香港人想把制裁應用到中國人權侵犯上,但就不知道布勞德的想法。
控方周天行透露預料李宇軒的主問將在一至兩天完成。審訊周二繼續。
HCCC51/2022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