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英國「永居」以後

太太的「永居」之地位於BNO移英港人「張生」和一對年幼子女現時住處不遠的墓園。

「永居」是張生的英式幽默,是失去至愛的自我慰藉,是叫家人釋懷的勸勉。

他和香港有一個心結,他和英國是劫後重逢。哪裡是故土?英殖香港土生土長的張生說,英國是故土;也是他未來的吾土。

自由是立命之所,也是安身之地。

「Keep Calm and Go On」

張生推著BB車帶著一對子女兩度南下倫敦參加反對中國超級大使館。

「太太喺天到睇住我哋,雖然唔喺到,但陪住我哋。」

攝影:Agia Kuan;剪接:Ching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TEN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One fell off and bumped his head. Mother called the doctor and the doctor said: “No more jumping on the bed!”」太太的「永居」之地位於距離他們仨現時住址不遠的墳場。張先生開車十多分鐘裡,夕陽餘暉努力曬滿車廂,小女兒坐在陌生人記者旁邊一邊打開圖書,一邊唱著著名兒歌《Ten Little Monkeys》;坐在副駕的哥哥拿著花束一直寡言,直至有一刻。

【痛哭】

去年秋天。

那時,張先生(化名)站在Maggie’s門前哭了10分鐘。

中心職員走出來,把他帶進辦公室。他之後再在中心哭了整整20分鐘。

醫生確認張太癌症復發。太太跟張生說:「我們有細路仔,要快啲搵人幫。」張生一頭撲進醫院的Maggie’s癌症關顧中心求助。

「那時候,又傷心又徬徨又心痛。」半年後,淚水再次奪眶而出,張生三扒兩撥地把它抺走。聲音一顫一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這時,太太躺在她「永居之地」快5個月。

【遺憾】

夜深,思念來襲,想著想著太太生前種種,哀傷填滿心房,眼淚奪眶而出。

天使般幼女絕非無知,手仔掏出紙巾再遞給父親。

張先生年初帶著一對年幼子女搬入新居,那是一座太太鍾愛的房子,她愛花,尤愛後園,一心想著入伙後好好打理花園,Shed外牆會滿布綠意,這裡有洋水仙,那裡有玫瑰,櫻花花瓣如雨如雪落下。

「未能喺佢走之前有自己嘅屋企是太太的遺憾。」這相信也是張先生的遺憾。

客飯廳圓型飯枱旁、距離花園最近的座位,張生儘可能把它騰空,因為它是張生留給太太的專座。太太生前愛花,張生主人房為她貼上一朵朵「花兒」。一卷卷花花牆紙拉開的是長長的思念。

【Mummy’s Garden】

太太「永居」的墓園佔地廣袤,綠草如茵,綠油油草地一望無際,蔚藍晴空無邊無垠。或許,在天與地懷抱中,心靈才可稍稍得到慰藉,傷痛才更有機會得到癒合,思念才可以逐步得到釋放。

「這是其他宗教的墓地。」「這是小朋友的墓地。」「我也見過寫上中文字的墓地。」「右手面是天主教,是放骨灰的地方。」

「山雞呀!」兒子忽然喊道。

「這是教友送來的花」「這是我上次帶來的。」張生一邊清理新墳,一邊把剛帶來鮮花插上。太太永居之地長眠之所花團錦簇,紅的、粉的、黃的花朵。女兒暱稱為Mummy’s Garden。

女兒眼中的Mummy’s Garden;張生眼中是和太太重聚之地:在這裡他感到平靜與釋放。張生說:「太太愛貓,會在她的墓前立下貓石像,讓她鍾愛的貓兒陪伴她。墓地會舖人造草、圍欄,放上花。」

【故土是英國】

張生將英國墓地比喻為逝者的「家」、「物業」:「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裝修。」

他表示,太太可能知道他和香港有一個心結,所以不想他再返香港,也想他放下在港種種恩怨,所以決定選擇英國為長眠之所。

生於香港英殖時代的張生,在英國留學,熱愛英超球隊利物浦。他和太太大婚當日,他穿上的是英國「御林軍」式禮服。他自言他和太太都在英國殖民地時代出生,在英國殖民地長大:「故土就是英國,現在就是在故土。」

「我和太太是喜歡英國價值的人,不是中國價值的人。」

英國價值是甚麼?「生活的價值、對人的價值,因為這裡比較照顧對人的心理。」

距離太太永居之地約20分鐘車程是諾定咸著名景點–諾定咸城堡(Nottingham Castle) ,城堡有一個講述諾定咸前世今生的展覽,提到英國內戰時期「保皇黨」(Royalist) 與「國會派(Parliamentarian或Roundhead)的鬥爭。「(我)同太太都係Parliamentarist嘅人,而唔係Royalist。」張生說。

「我們都追求普世價值和進步。」

【追求自由】

「永居」之前是「移居」。

2022年7月張生做先頭部隊,先到諾定咸打點一切,妻子和兩名子女同年9月飛抵英國一家團聚。張生幽默地說,他和太太之所以移居英國,一是因為價值觀,為了生活自由空間,二是為了小朋友讀書:「愛國高官仔女不是去外國讀書?我帶佢哋出嚟去外國讀書係好應該。」

2.8倫敦舉行首次反對中國超級大使館集會,張生仨冒著嚴寒坐足3小時長途巴士直奔現場。他當時接受記者訪問拋下「太太是全家最早拿(英國)永居的人」,如雷貫耳。是黑色幽默?是英式幽默?

英倫早春三月,櫻花開遍這座破產小城。

「令自己無咁唔開心;也安慰外母:『太太係呢到拿咗永居,唔好咁傷心。』」

3.15 倫敦舉行第二次反對中國超級大使館集會,張生仨再度南下。

「Keep Calm and Go On」

「太太喺天到睇住我哋,雖然唔喺到,但陪住我哋。」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