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美國國際媒體署(USAGM)終止撥款的《自由亞洲電台》(RFA),轄下粵語組正式宣佈停運,結束27年歷史,由7.1起將停止更新內容,網上昔日新聞則會長期保存。RFA 粵語組感謝讀者與觀眾長年支持,冀追求真相與自由的精神能傳承下去。有 RFA 粵語組編輯對停運感到十分可惜,稱粵語組與很多獨立運作的媒體,填補了香港原本失去的聲音,如今或再度留下空白。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RFA 粵語組周一(30日)在社交平台發文告別觀眾、聽眾及讀者,稱聚散有時,27年旅程正式劃上句號。帖文指,RFA 粵語組多年來堅持為香港以至全球華人社群帶來最真實、最即時的新聞及深度報道,堅信言論自由大門必須為每一位追求真相的人打開。惟隨着華府終止資助,粵語組由7.1起、亦即香港主權移交28周年之時,將會停止更新新聞內容,而網上的昔日報道則會長期保存。
帖文續稱,雖然他們的聲音暫時消失,但對新聞專業與言論自由的信念,會永存在每位員工與讀者心中,亦相信追求真相與自由的精神,會在大家心中傳承下去,「珍重,再會」。據《追新聞》了解,現時網站與社交媒體的內容會繼續保留,成為歷史記載。
3年前在台灣加入 RFA 粵語組的資深編輯嘉良(化名)向《追新聞》表示,入行廿多年已不是第一次經歷所服務的傳媒機構被迫停運,雖然沒有太大傷感,但仍感到十分可惜,「就如有啲讀者所講,我哋今次至少知道死因」。他說過去數年 RFA 作出很多改革,並且獲得資源做了很多嚴謹及深度的新聞報道,獲得香港人認同,「唔敢講有乜嘢舉足輕重嘅作用,但 RFA 與好多獨立運作嘅香港媒體,係填白咗過去幾年已經冇咗嘅聲音」,他說如今被迫停運,或再度留下一片空白。
嘉良坦言,香港傳媒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困難,原本以為 RFA 會相對穩定及有充足資源做新聞,但沒想到最終會是這樣結局,「係覺得好諷刺,靠老闆支持唔得(指《蘋果日報》),靠 Funding 又唔得(指離散媒體),最後靠美國政府都唔得(指 RFA )。」他認為,尚存的小型媒體需要考慮整合,形成較大的力量或許才是出路,「希望大家可以結合力量,然後重新出發」。
RFA 多年來一直是中港政府的眼中釘,尤其自《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相繼停運後,近年多次被港府點名批評、反駁報道內容。去年3月港府通過23條立法後,RFA 隨即宣佈撤出香港。惟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今年3月中簽署行政命令,削減美國全球媒體總署(USAGM)資助,除了勒令直屬的《美國之音》即時停運及進行大規模裁員,亦終止 RFA 等受資助傳媒機構的撥款。RFA 過去三個月雖然進行多次裁員,冀透過縮減成本維持基本運作,又入稟法院控告華府終止撥款違法,但最終未能改變命運。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