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逃亡潮|長洲小學不獲派班 李家超承認學齡人口未來數年見雙位數跌幅

受出生率下降及移民潮影響,適齡學童人數不斷下跌。中華基督教會長洲堂錦江小學近日接獲教育局通知,新學年將不獲派班,面臨殺校,是首次有津貼小學不獲派小一學生。特首李家超周二(4日)出席行會會議前承認,香港中小學的學齡人口未來數年將會錄得雙位數跌幅,由14%至18%不等,會安排受影響學校合併或重置。勞動人口同樣面臨短缺,李家超稱會影響香港競爭力,正在研究輸入外勞方案。

中華基督教會長洲堂錦江小學周二向家長及校友發出通告,稱上周五(3月31日)接獲教育局通知,新學年未獲開辦小一,而小二至小六班別維持不變。校方已立即啟動危機小組,將與教育局商討可行方案。該校前身是長洲女校,1978年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長洲堂錦江小學,是長洲目前唯一一所基督教學校。據《明報》報道,是首次有津貼小學不獲派任何小一學生入讀。上月底,創校於1960年的九龍塘私校德雅小學,亦宣佈由於出生率下跌與移民潮致收生不足,將於2024/25學年起停收小一新生,逐年停辦。

特首李家超周二出席行會前,被記者問到政府有何應對殺校時,就承認香港的學生人數不斷下跌,預計未來數年小學學齡人口會減少約14%,中學學齡人口更會減少18%。他說為了確保學校營運符合實際需要,教育局會跟學校商討合併或重置,令學校可以繼續營運,教育局亦會盡快公佈學校「叩門位」的安排及相關數字。事實上,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上周五(3月31日)出席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時,亦承認學齡人口下跌並非過渡性問題,已經是結構性問題,只能盡量做到「軟着陸」,但將無可避免要停辦、合併或重置部份長期收生不足的學校。

政府擬繞過勞顧會輸入外勞惹工聯會微言

根據統計處數字,香港出生率自2016年起就呈下跌趨勢,去年更錄得1961年以來新低,出生人口只得32,500人。根據教育局資料,6歲學齡人口將由今年的57,300人,減少至2029年的5萬人;12歲學齡人口,就會由今年71,600人,降至2029年60,100人。

除了學齡人口萎縮,勞動人口亦同樣短缺,移民潮更令大批專業人士離開香港。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日前就要遠赴英國「搶人才」,在倫敦舉辦招聘活動跟200多名來自香港的醫科生及註冊醫生見面,遊說他們赴港執業。多間建制傳媒日前亦引述消息稱,政府計劃繞過勞顧會,批准建造業、運輸業等輸入外勞,名額或超過1萬人,引起勞工界不滿,就連「愛國愛黨」的工聯會也有微言。李家超周二回應時稱,人力短缺除了影響市民享用的服務,也會影響香港競爭力,承認正研究輸入外勞方案,最遲今年中公佈整體策略,但強調引入外勞時,會維持外勞工資不能低於行業中位數,以免影響本地工人的薪酬。

另外,香港獨立英文網媒《Hong Kong Free Press》(HKFP)一名女記者上月遭兩名戴着藍牙耳機的神秘男子跟蹤,記協隨後發聲明稱,有多名法庭記者在同期也遭神秘男子跟蹤或監控,懷疑對方是便衣執法人員。李家超周二被HKFP記者問到有何回應時,就以輕佻的態度用英語表示,不會花時間回答個別人士的揣測,稱若任何人有需要可以向警方求助。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