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5・台北|生死存忘展推新作《坦克人2024》 茜利妹捍衞回憶 :珍惜你嘅自由

「追求民主,無畏無懼」,六四35週年,華人民主書院協會等在台北主辦「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當中超過三分之一為離散港人作品。在台港人藝術家茜利妹及vawongsir接受《追新聞》專訪,茜利妹認為要捍衞回憶,vawongsir則希望透過作品教育下一代,有關六四這段被消失的歷史。

 

從事電台工作20多年的資深傳媒人、跨媒體藝術家茜利妹是次展出一幅新作—《坦克人 2024》。「1989年下落不明嘅的坦克人,2024年回歸。係佢變大咗,抑或坦克變細咗?」約一個月前,茜利妹向幾位分別身處台灣、英國及香港的藝文界前輩展示作品,眾人均瞪大雙眼及倒抽涼氣;從眾人的反應,茜利妹深深知道自己做對了。 以前每年都能在香港悼念六四,現在仍在做同一事情,惟場景已換了台灣,「可以話係體驗同體現台灣2024呢一刻嘅民主狀況」。

「有得回憶,即係意志自由,有言論自由,咁係美好,珍惜你嘅自由!」茜利妹展出《可以回憶總是美好的Free History》系列作品。她認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建構,其中一個最重要元素是「memories」—記憶、回憶,即正面面對及承認這個地方的歷史,不論好壞;一個容許人民無休止地去回憶及去談論的氛圍,才可以集體保育回憶,地方文化才可得以承傳。 

1989年6月,當時17歲的茜利妹剛考畢香港中學會考,跟兩位同學一起到維多利亞公園集會。將近法定成年,已具備足夠認知能力,茜利妹了解集會及六四前因後果,當日情況仍歷歷在目。在未有互聯網的年代,當時每天每個電視台都有詳盡的六四報道,茜利妹記得當時會長備一卷VHS錄影帶在錄影機內,一有關於六四的報道,便立即錄下來。她錄了很多卷錄影帶,其父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究竟錄嚟仲咩?當時我都唔係好答得出,但後來我意識到,我其實係想捍衞回憶。六四真係有發生過,真係有流過血。」

北京人斥港人散播假消息

2010年,茜利妹赴北京參加藝術文化交流團,與當地年青文化人交流,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不知不覺談到六四事件。忽然,席間一位當時25歲的北京女孩情緒激動地表示:「六四沒有死過人!沒有流過血!六四是學生的錯!北京政府一直以來都釋出善意溝通!是學生不領情!」初時茜利妹與香港友人不以為意,以為北京女孩只是玩戲劇效果,畢竟那是一個戲劇文化交流團,以為她只是「戲精」及受酒精催化。她與香港友人還說笑:「好入戲,真嘅一樣,厲害!」詎料,當其中一名港人試圖向北京女孩講解六四真相,她愈聽愈激動,還認為港人在散播假消息。茜利妹頓時與香港友人彼此對視,不寒而慄,深深感受到共產黨的洗腦機器是多麼可怕。1989年,那名北京女孩僅4歲,她所認知的六四跟茜利妹所經歷的是兩個世界,「堅平行時空,痴線㗎。」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

vawongsir:有責任將歷史傳承畀下一代

「維園再冇燭光,香港大學冇國殤之柱,中文大學民主女神像被移走,而展示所謂嘅『美麗新香港』」。流亡台灣的香港漫畫家、前中學視藝及通識科教師vawongsir展出《我在老地方等你》一系列6幅畫作,講述2019年至今,被消失的香港集體回憶:「雖然唔可以好實在走入校園教書,我想透過作品話畀下一代聽,𠵱家嘅香港究竟咩模樣,以前發生咩事。希望家長、讀者,用我嘅作品,講畀下一代聽,佢哋認知嘅事實。」

1989年6月4日,vawongsir仍未出世,但他慶幸在以前自由香港環境下了解六四事件:「我有責任將歷史傳承畀下一代,香港政府有好多法例箝制言論、創作,希望透過今次展覽,做到一少步」。香港多間獨立書店被政府部門針對性巡查,一直與他合作的山道文化亦結業,他坦言「好傷心,好可惜」。

「我地」Loretta引捷克國家箴言:願真理必勝

華人民主書院在周四(23日)記者會中介紹六四35周年晚會及「生死存忘」藝術展,多名流亡海外人士出席,包括前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赴湯」湯偉雄及台灣香港協會代表羅子維。

「生死存忘」藝術展策展人之一、始於捷克的港人藝文團體「NGO Dei我地」創辦人Loretta透透錄像指,六四是她生命中其中一個最大的啟蒙,她希望以藝術形式提醒大家,自由民主等價值是不應被遺忘的。她稱,台灣每天都面臨中國的威脅,呼籲大家守護這片土地,必須記住過去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其港人組織「我地」於2021年在捷克成立,她想用捷克的國家箴言總結這次發言:願真理必勝。

「赴湯」哽咽 :想起很多香港事

「赴湯」湯偉雄在記者會發言指,每一個作品背後有憂傷故事,感謝策展人將香港反送中和六四放在一起,其間一度哽咽指,這個沉重跟悲傷的展覽,讓他想起很多香港發生的事情;展覽橫跨30年連串敘事。赴湯在六四發生時只有約8歲,在電視看見新聞,知道發生重大事情,但未能了解事件;直到5年前香港反送中,才了解六四的存在價值。他又指出,今年是反送中5周年,也是六四35周年,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大家反思,「不要讓悲傷的故事繼續發生」。他亦提及近日台灣立法院發生台灣民眾包圍立法院的事,他坦言也曾到場聲援,認為「人民走上街頭爭取民主,反對不正義之事,希望透過活動阻止極權擴張,不能讓極權遺害民主」。

羅子維:「生死存忘,4隻字好恐怖」

中大末代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台灣香港協會代表羅子維向《追新聞》表示,「生死存忘,4隻字好恐怖」, 身為流亡港人他直言感到不適。「可能就係藝術嘅意義 ,瞬間connect(連結)六四受難者,令人覺得19年前線抗爭者、六四受難者唔係咁遙遠,大家都係被威權鎮壓嘅可憐人」。他續指,六四展覽除了紀念六四受難者及民運人士的勇氣,更紀念曾經每年在維園高舉燭光人士。支聯會及前主席李卓人、前副主席何俊仁和鄒幸彤,身陷牢獄,「六四對我呢班本土派後生仔嚟講好遙遠,但對呢班前輩咁近,我冇辦法忘記」。他相信六四對本土派、港獨派及自決派都有意義,應不分陣營,堅守香港人政治傳統;六四受難者是高貴及可敬,但六四是遙遠。過去港人能每年集會,守護記憶,惟中共剝奪市民權利,他希望身處海外及香港人士,可以在家中或無人看見的地方舉起燭光,「只要大家仲記得,呢班人喺牢獄裏面,唔會咁容易熄滅呢個燭光」。

吳仁華:六四並不是歷史而是現實

林榮基在記者會發言指,多年來眾人參與悼念活動但沒想過六四為甚何在1989年發生,他認為中國的問題與通商自由貿易和經濟有關,所以需要學者研究六四種種,不要只記錄歷史,而是希望通過歷史細節,了解六四跟通商自由貿易的關係。六四屠城後,不少民運人士逃到香港並獲得援助,吳仁華亦是其中一人,故對香港民主派特別有感情。吳在台灣一直協助舉辦六四紀念活動,讓更多台灣人尤其年青人看清楚中共強暴的真面目:「六四並不是歷史,是現實」。華人民主書院協會常務理事曾建元表示,六四是遺忘與記憶的戰爭,「生死存忘」,若忘記了六四,就會忽略現所面對的處境,自由、人權,非常容易在安逸舒服流失。「六四不是懷念、緬懷過去的事情,而是提醒我們面對現實威脅困境。」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