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到訪加拿大,周二(5日)會晤加拿大外交部長趙美蘭(Mélanie Joly)及朝野四大政黨多名國會議員。黎崇恩會後形容在加拿大的工作令他感到更有希望,他日內會到歐洲作更多遊說。另一方面,黎智英國際律師團隊成員加拉格爾(Caoilfhionn Gallagher)周三(6日)到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作證,披露她出席聽證會前半天,已接獲17個與強姦及死亡恐嚇相關的短訊,批評北京和香港當局伸出境外之手,迫害一切質疑它們的人。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黎崇恩周二在渥太華,分別會晤趙美蘭,還有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自由黨籍的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Mary Ng),以至自由黨國會議員祖貝里(Sameer Zuberi)、豪斯法瑟(Anthony Housefather)、艾盛思(Ali Ehsassi);保守黨國會議員馬俊達(Shuvaloy Majumdar);新民主黨國會議員關慧貞(Jenny Kwan),以及魁北克人政團國會議員小杜塞普(Alexis Brunelle-Duceppe)。
日內赴比利時晤歐洲議員
黎崇恩會後發聲明,感謝加拿大政府正視新聞和言論自由,以至黎智英為此作出的奮鬥,「在加拿大的這數天以來,讓我感到更有希望」,並透露他日內將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與歐洲議會議員會面。黎崇恩與趙美蘭會晤前夕亦接受加拿大傳媒訪問,承認今生有可能無法再跟父親團聚,並稱黎智英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有機會離開香港,但最終選擇留下來,捍衞香港長久以來的自由。
此外,黎崇恩日前亦與黎智英的前私人助理Mark Simon於多倫多,出席紀錄片《香港人:黎智英為自由而奮鬥》(The Hong Konger: Jimmy Lai’s Extraordinary Struggle for Freedom)放映會,與會的加拿大《環球郵報》總編輯沃姆斯利(David Walmsley)上台發言,形容「我們常說世界需要更多新聞工作者,但新聞工作者也需要世界」。
律師團成員:只是服務客戶
加拉格爾周三(6日)在美國華盛頓出席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聽證會,講述專制政權的跨境迫害。加拉格爾表示黎智英被還柙前不久,其法律團隊以至黎崇恩便開始面對來自北京及香港的迫害,其中她在前赴參議院作證前的一個上午,已接獲17個關於強姦和死亡恐嚇的短訊,黎崇恩也被警告一旦回港便會遭起訴。
加拉格爾指出她以至黎智英國際律師團隊的成員都並非香港居民,亦非處於流亡狀態,甚至稱不上異見人士,卻屢被中國官方傳媒指控為「外國勢力」,黎智英也被禁聘用外籍律師,強調她和團隊成員只是服務客戶,形容對他們的指控極不合理。她批評北京和香港當局箝制異見,並延伸至全球任何質疑它們的人。
加媒社論憂黎智英死於獄中
加拿大《環球郵報》周三(6日)發表題為「加拿大必須加入要求釋放黎智英」的社論,提及周五(8日)是黎智英76歲生日,他被指觸犯港區國安法的案件亦將於本月18日開審,估計很可能被定罪。
《環球郵報》警告黎智英很可能死於獄中,質疑這屬當局刻意所為,目的是藉此警告港人反抗北京的下場,並提到美國、歐盟以至10名天主教總主教都先後發聲促請釋放黎智英,但英國政府至今未有作同類表態,形容屬可恥。社論促請加拿大政府基於新聞自由為黎智英發聲,並警告香港已非加拿大公民營商的安全地點,「黎先生被囚以及其於港區國安法下的不公正檢控,正是這新常態的『人辦』(human symbol)」。
加拿大組織「加拿大香港之友」(Canadian Friends of Hong Kong)成員Ivy Li表示,儘管黎智英並非加拿大公民,但其家庭和事業與加拿大仍有密切聯繫,「發生在黎智英身上的事情,也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名在那裡(香港)居住、工作、升學或經商的人」,憂慮若加拿大對黎智英保持沉默,將向中方發出錯誤訊息。
近月在加拿大設立分部的組織「香港監察」聯合創辦人卡爾弗利(Aileen Calverley)指出,黎智英被囚引發寒蟬效應,促請加拿大更積極推動釋放黎智英。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