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屆奧斯卡奪得最佳國際影片獎的《特權樂園》(The Zone Of Interest,台灣譯:《夢想集中營》),早前在香港與台灣上映時,不少媒體都引用美籍猶太裔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1906 -1975年)所提出的「平庸之惡」(banality of evil),來介紹或解讀這部關於二戰的不一樣電影。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故事雖然關於當年粹納德國執行有系統屠殺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位於波蘭境內的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但所有情節都是環繞着集中營指揮官Rudolf Höss與其家人極為「尋常」的家庭生活推展,當中沒有蕩氣迴腸或高潮迭起的佈局,亦無血肉橫飛的殘酷暴力畫面,甚至部份情節亦略嫌瑣碎,但大多數場景都繞有意思,並沒浪費;而在觀影的過程中,觀眾會感覺到那種無形的恐懼,從電影的音效中直滲入腦海。
既然「平庸之惡」對觀看這部電影那麼重要,還是先來談談這個廣為哲學及政治學引用的經典概念。提出「平庸之惡」的漢娜鄂蘭,出生於德國,父母都是猶太人,從小已對哲學有着濃厚的興趣,1933年因參與政治活動而逃離德國,最後在美國定居。曾有人指出,漢娜鄂蘭的著作之一《極權主義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是人類歷史上的政治經典,偉大程度甚至可以跟馬克思的著作齊名。1960年,漢娜鄂蘭以美國《紐約客》雜誌特約記者的身份,採訪從阿根廷被帶到以色列的前納粹「魔頭」艾希曼(Otto Adolf Eichmann,1906 -1962年)的受審過程。隨後,漢娜鄂蘭寫成的一系報道,被收錄為《平庸之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判紀實》(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一書。
本文為節錄版本,全文請到Patreon閱覽: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00476931/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