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劑|白芷革命

頭痛一病,記載於二千年前醫典

華夏傳統醫學,孕育於逾二千年春秋戰國時代前,集結成諸多醫書典藏,今醫家四大經典,尤以黃帝內經備受推崇為首,《黃帝內經・素問・風論》中記載,有「頭風」一疾,書中命名「首風」,因風乃六邪之首,中醫常言「風、寒、暑、濕、燥、火」,皆為致病之因,縱年代久遠,字面雖有異,但所述亦同義,病發於頭,故名「頭風」。(頭風,即現代所說「頭痛」)

白芷革命 —— 為白芷平反

面對苛如猛虎的風邪,我們常聽到老一輩的人,多習慣使用「川芎白芷天麻魚頭湯」,據說可「祛頭風」。於《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亦用了很多筆墨來描寫曹操「頭風」之疾,可見頭痛一疾,普及性極高,縱橫古今,不論權傾天下,還是一介白衣,亦多罹患此疾。曹孟德頭風故事家傳戶曉,今次借著食療湯水,我試撰短文一篇,簡略述說其中藥理。一般人以為「天麻」祛頭風是重點,但我可實在告訴各位,本食療湯方尤以「白芷」為重,本文為「白芷」平反,故命名為「白芷革命」。

白芷藥理

風善行,游走全身,故常發頭痛者,其病多血證,所謂血行風自滅,血證多見有三,一者血虛,二則血瘀,三為血熱,難出其右。但亦有風邪夾寒氣而致病,如風寒入體,巨陽受之,足太陽膀胱經受邪,症狀多見項背緊縮而發疼,痛點多為後枕部頭痛。亦可見肝氣不舒,足厥陰肝經受之,而發於頭頂百會穴附近頭痛,但本文主要講述「白芷」一味藥物,入陽明,其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解表、散風、通竅止痛作用,常被醫師用治前額及面部頭痛。

寒者熱之

為什麼說「白芷」才是重點藥呢,原因在於現代人的體質。很多人認為天麻具降低血壓作用,亦可舒緩頭痛,以為天麻才是君藥,但我們在臨床上發現,由於現代人多在冷氣環境工作,多受風受寒,喜歡飲食冰凍飲品和生冷食物,欠缺日常運動,多坐而少動,久而久之體質越虛寒。天麻藥性平和,雖可平抑肝陽,袪風通絡,但唯缺辛溫,難以驅寒。如今,眾多香港人移英居住,亦難以適應英國秋冬季之低溫,故在英港人多合併鼻敏感(花粉症)等多寒少熱的證侯,故「白芷」一為引經之藥,二因藥性偏溫可散風袪寒,三者可同時改善肺胃寒聚而誘發之鼻敏感症狀,故「白芷」可說是治頭風之妙品。

三為一體

「川芎白芷天麻魚頭湯」三味主藥加同氣相求以魚頭作藥引,川芎原名芎藭,外號「血中之氣藥」,藥性亦為辛溫。歸肝、膽、心包經。能夠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唯量大耗血,陰虛者需慎用,亦因歸經並非如「白芷」能取肺胃二經,故只與天麻同屬入肝。所以川芎、天麻二味藥物,加上「白芷」一味,確有畫龍點睛之妙,為民間頭風常用食療湯方,確實當之無愧。

五個成份,缺一不可

如欲增強散寒及歸經之力度,建議加入數片生薑,其辛溫之力,對易受風寒,而患上慢性鼻敏感及頭痛的人士,大有禆益。所以本大夫建議,如體質虛寒、易受風、常畏冷、頻頻頭痛人士,可選用「川芎白芷天麻魚頭 + 生薑湯」所謂,五種成份,缺一不可。

一切藥材之應用,皆有其四氣五味之偏頗,受藥者體質之宜忌亦有差異,如欲了解本食療是否適合閣下體質,請咨詢註冊中醫師之專業建議。

標籤: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