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拒入境香港探望初生孫兒的自民黨國會議員Wera Hobhouse在《衞報》(The Guardian)撰評,敦促英國需認清中國威脅,她被拒入境香港一日未收到解釋,一日都不應派政府官員訪華。自民黨黨主席戴德偉爵士(Sir Ed Davey)已致函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呼籲政府就Wera Hobhouse被驅逐出境一事採取報復措施。
Wera Hobhouse在文章交代「為甚麼我會被香港驅逐?」的來龍去脈,她指上周與丈夫懷着無比興奮的心情飛赴香港,準備探望家人,期待看望剛出生的孫兒;而迎接新家庭成員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時刻,本應是一段特別的旅程,但「在我們還沒到達行李提取區就被剝奪了」。
她形容,在抵達護照檢查的入境關卡時,一切看似正常。「我將護照交給一位有禮貌的入境官員,他將我的護照輸入電腦系統,然後停頓了片刻。就在那時,我意識到有甚麼不妥。」隨後,她被帶到一間房間接受盤問,行李也遭徹底搜查。3小時後,她被簡單地告知拒絕入境,原機遣返回倫敦,「直到我降落英國、步出機艙,護照才歸還給我」。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我們必須在新興的威權浪潮下,重新捍衞自由民主價值」
在整個過程中,Wera Hobhouse浮出兩種情緒:「一是無法見到家人、無法抱孫的痛苦;另一是困惑。我從未被告知為何會被驅逐。中國政府至今沒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只是簡單聲稱『香港特區政府有權處理個別入境個案』。」在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前,她只能自行得出結論:「我因為身為英國國會議員、並曾批評北京的人權侵犯行為而被拒於門外。」
Wera Hobhouse在文章中表明,自己從不避諱捍衞民主與公民自由,「我永遠不會忘記與朋友一同在柏林圍牆上跳舞的一刻——那幅象徵專制的高牆崩塌的時刻。」1990年代的樂觀氣氛,如今被一種遲來的醒覺所取代,她認為:「我們必須在新興的威權浪潮下,重新捍衞並守護這些價值。受到這種新式威權主義的陰影,它不透明、難以穿透,也不願提供解釋。它的手段是恐嚇與混淆,已對英國作出了明確的警示:我們必須清楚認識中國政府所帶來的威脅,並採取行動加以應對。」
她批評,執政工黨政府不應默默接受這種缺乏透明度的現況,僅僅視之為「做生意的代價」。「我們必須直言不諱:如果你(中方)不願意坦誠以對,甚至迴避問題,那我們就無法在互信基礎上與你互動。因此,在我們獲得明確解釋我被驅逐的原因之前,任何政府部長都不應以官方身份訪問中國。」
Wera Hobhouse轟中國超級大使館淪「間諜基地」
在中國建立超級大使館計劃上,Wera Hobhouse表明反對,「很明顯,這樣一個潛在的『間諜基地』,不應設立在前皇家鑄幣廠舊址——離倫敦金融城僅一步之遙——但政府卻莫名其妙地遲遲不願表態否決。」在Scunthorpe鋼鐵廠危機中,她也呼籲不能再讓英國重要產業遭外國企業掌控,而這些企業與英國有不同的利益與價值觀,但卻讓國家陷入被動困局。
她指出,英方應立即審查所有被列為英國外交部人權關注名單的國家(包括中國)的企業或官員在英持有的資產;政府也應在即將公佈的英中審查報告(China Audit)中納入這項承諾,「我們必須堅守自身的價值與利益。如果政府現在都不敢挺身而出,那還要等到甚麼時候呢?」
自民黨去信批評工黨政府放軟處理
自民黨黨主席戴德偉敦促政府就自民黨國會黨員Wera Hobhouse被拒入境及扣留接受盤問一事作出反制措施,他與自民黨外交事務發言人Calum Miller共同向「英國新聞協會」(PA)致函的信件中暗示,政府在事件爆發初期還提供支持,但隨後對「香港官員試圖削弱Wera Hobhouse被拘留一事保持沉默。」戴德偉批評:「他們(工黨政府)似乎現在更關心如何在中國面前保住顏面,而不是為英國議員的權益挺身而出。」自民黨敦促英國商業和貿易大臣韋諾韜(Jonathan Reynolds)「無限期推遲」訪華行程。
戴德偉再次要求港府公開Wera Hobhouse被審問時的錄影和口供紀錄,並要求召見中國駐英大使,說明事件經過。自民黨表示,外交部應公佈英國商業貿易部副大臣Douglas Alexander本周訪華期間與中國官員會面的相關會議紀錄。
英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我們持續敦促香港當局向Wera Hobhouse議員提供明確證據,說明她被拒入境的原因。一如外交大臣所言,若僅因為一名議員表達其作為國會議員的觀點就被拒絕入境,這是不可接受的。」
英國《衞報》/《獨立報》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