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道・GCSE 中文教材(二)】揭教科書出版社關係網 學者:英課程政策較開明潛在操弄風險(下)

英國大學收入來源很大比重來自海外生學費,而倫敦大學學院則有超過 1.5 萬名學生和 400 多名中國教職員來自中國,佔整體學生人數近四分之一。事實上,其孔子學院與中國轇轕甚多,如習近平於 2015 年到訪、在倫敦大學學院舉行的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便是其中之一,當中有全國各地來自孔子課堂的教師出席,包括教科書作者等。這亦可見於大學教職員與中國高級官員的多次往來。

 

倫敦大學學院孔子學院的新樓於 2017 年竣工時,中國駐英國公使祝勤出席剪綵;同年,倫敦大學學院校長到訪國家漢辦總部,與之簽訂有關中文教育的備忘錄,獲漢辦官員形容該校孔子學院為全球最佳之一;2022 年,國家漢辦主辦的「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在倫敦大學學院舉行地區決賽,孔子學院院長、教科書編輯杜可歆和校長與另外兩名大學領導層在出席開幕儀式前,曾與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會晤;2023 年末,經濟學博士姜萬軍獲北京大學任命為倫敦大學學院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他是共產黨黨員,亦曾在英國代表孔子學院出席文化交流活動,惟其任命不曾見於任何英文資料。

 

孔子學院被指干預學術自由   辛偉誠曾揚言取締   英政府停撥款

 

「英國政府近乎所有在學校教授華語的開支,都花在各間大學的孔子學院,並協助推廣中國的軟實力。」前英揆辛偉誠於 2022 年在保守黨內角逐首相一職時曾揚言:「英國有 30 間孔子學院,是全球最多的國家,我會將它們全部取締。」

 

辛偉誠當選後轉軚,旋即引起批評。前保守黨黨魁施志安形容,這與出爾反爾無異,對此深感震驚和失望,又直指辛偉誠政府落後五眼聯盟,在對華政策上「完全錯誤」。口誅筆伐原因無他,孔子學院備受人權組織和多國政府批評。

 

普遍來説,每所孔子學院由一所中國大學和一所外國大學合辦,分別任命一名中方院長和外方院長,並由中國教育部管轄的國家漢辦管理。國家漢辦又被稱孔子學院總部,行政級別為正司局級,其核心領導層包括曾任副總理的孫春蘭和劉延東。惟因應外界對其干預學術自由等批評和憂慮,國家漢辦於 2020 年改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名義上不再承擔孔子學院品牌,並交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管理。但英國智庫亨利 · 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 2022 年的研究報告指,在行政架構改革後,兩間機構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仍然一致,同受教育部監管,註冊地址位處教育部,反映「孔子學院持續融入中國大外宣體系」。根據官媒數字,截止 2023 年年底,在全球 160 個國家和地區,有 498 間孔子學院和 773 間孔子課堂。

 

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曾於 2019 年發表報告,呼籲各大學終止孔子學院的運作,指「它們審查某些議題和觀點,雇用程序亦會考慮政治忠誠度」,與大學應確保學術自由的精神相悖。美國國務院於 2020 年將孔子學院歸類為「外國使團」;澳洲人口最大州新南威爾斯州亦在調查後指,儘管沒有直接證據指向孔子學院涉及外國干預,但亦有理由引起相關觀感,決定終止州內的所有孔子學院。

 

英國亦於去年通過《2023 年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案》,明定英國大學有法定責任確保校舍間的言論自由。今年 3 月,法案監管機構學生事務辦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就草擬的指引展開諮詢,當中不點名指,若有大學機構受外國政府資助運作,而意識形態是僱員就職和雇用的條件,該機構便相當可能違反法例。英國廣播公司直指,中國孔子學院很可能是法案涉及的主要對象

 

英國政府於 2016 年推出中文培優計劃(Mandarin Excellence Programme),旨在從中學起培養英國的中文人才,截止 2024 年 已有逾 10,000 名學生參加。計劃獲英國教育部資助,與英國文化協會合作,由倫敦大學學院孔子學院組織和管理。惟英國政府於 2023 年指,將防止官方資金流入孔子學院,並稱正停止計劃與孔子學院的連結。

 

那教科書由備受爭議的主要孔子學院編寫,究竟又有沒有問題?孔子學院對教材的影響,以至中文考試裏有關中國的描述,未必經常對錯黑白分明,更多時卻是模糊地折射在秋毫之處。

 

黃偉國博士認為,孔子學院在美國早已被官方視為中共認知戰的戰場,但在英國卻被視為收入來源,因此更難奢求「他們所編製教材符合英國教育當局核心價值觀——多元、自由和尊重差異」。他又認為,考試當局背後可能出於商業考量,或不想招惹這項議題,而「對中共的影響視而不見」,以免引起中國的批評和制裁。

 

至於整體考試課程,黃博士指留意到有分項試卷整份「都以中國大陸為中心」,引述的例子如「在廣州舉行的亞洲中學生運動會」等都以中國為背景。他又提到,試卷其中一條題目裡提及所的「中國飯館」,實際上應該是「中式飯館或酒家」,認為這充份反映試題只限中國大陸的認知,缺乏對其他華語社會的了解,如台灣、新加坡和香港等。

 

「作為一個語文考試,這將使學生對中文的認知偏向片面和狹隘。 」

 

「一個機構 兩塊牌子」——中國國際傳播集團

 

坊間其他教材和練習本,大多數都由在英國註冊、中國國際傳播集團持有的兩間出版社常青圖書(英國)和泰晤士語言教育出版和發行。兩者亦有教材見於培生網站「出版資源(published resources)」中文科頁面,如《Chinese for Advanced Subsidiary Level》和《GCSE Chinese Writing Reision Guide》,亦自行出版和售賣大量中文教材,當中不少與國家漢辦有關連。

中國國際傳播集團?以為相當常見和商業的名稱,實際上只是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的另一個名稱。中國素有「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行政編制,即在與不同團體接觸時切換身分,澳洲公共倫理學者克萊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教授便曾指,中國的涉外宣傳組織都被指示,和外國人接觸時要避免使用政府機關的身分,而是以「商業面貌出現」:「例如,中共的外文局就掛著中國國際出版集團的『商業招牌』對外來往。」

 

外文局本身是中共中央直屬事業單位,行政級別為副部級,目前由中宣部管轄。現任局長杜占元是資深共產黨黨員,曾任分別任教育部和科學技術部副部長,現時是全國政協常委會委員。外文局中文網站則指,局方承擔「黨和國家對外宣介任務」,而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央進一步強化了中國外文局在對外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其他方面的「重要職能」。當中又指,外文局「將深入實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演講精神」,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些對黨和中國的提述,亦自然不見於外文局的英文網站

 

而為實踐這些目標,外文局轄下設21個局屬單位,分佈全球各地。當中便有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公司和華語教學出版社——分別是常青圖書(英國)和泰晤士語言教育的控股公司。

 

發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外文局副局長任常青董事

 

若到訪常青圖書的網站,並按下「中國政治」分類,便會看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走進百姓家》、《習近平談「一帶一路」》、《擺脱貧困》、《論堅持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之江新語》等習近平著作在減價販售,部分更庫存有限。

 

「中國政治」一類的書不全都是習近平所著,但若計及該類售賣的僅 21 本書來説,這似乎也可一窺常青的運作與角色。在「中國政治」分類外,常青亦有售賣文學作品如《城南舊事》、《三體》等,以至外文局刊物和中文教材,部分由國家漢辦出版。

 

翻查英國公司註冊處紀錄,常青最早的登記文件可追溯至 1986 年。由其成立伊始,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公司便持有常青 97% 的股份,並於 2016 年全部控股,成為常青的「重要控制人(Person with Significant Control)」。常青 2000 年的賬目報表(statement of accounts)亦指,其會計師認為「常青的運作取決於持股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公司的支持」。歷年報表顯示,截止 2011 年 8 月,常青虧欠該公司逾 90 萬鎊;而在 2022 年 12 月,超過一年後方到期的債權人金額則達近 200 萬鎊。多名常青前董事和持股人的登記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區車公莊西路 35 號,這亦與該公司官方地址脗合。

 

作為外文局其中一個最大規模的局屬單位,據官方網頁指,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圖書進出口機構,也是中國最大的專業性書刊進出口公司之一」。該公司亦持有「英國唯一專門從事中國書刊發行」的光華書店所有股份。資料顯示,中宣部和外文局高級官員亦曾多次到訪該公司的活動,以時間較近的為例:2023 年 10 月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公司參展,中宣部出版局局長和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副總領事便曾到訪其展台;2024 年 3 月倫敦書展,中宣部進出口管理局副局長和外文局副總編輯陳實亦先後赴其展台「巡展並指導工作」。

 

常青亦相當活躍於外文局的體系。2018 年 4 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多種語言在英國倫敦全球首發,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外文局及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合作,舉行新書發佈會,邀得前西班牙首相等各國政要出席,中國則有中宣部副部長和駐英大使等代表。而據新華社報道,常青則負責在英國「推廣發行」此書,其負責人接受採訪時指,「這本書的反響很好,英國多地代理商、書商都十分關注,紛紛來詢問發行情況、諮詢洽購」。

 

從 2002 年 7 月至 2010 年 12 月間,歷年公司註冊處文件顯示,資深共產黨員、外文局副局長齊平景曾擔任常青圖書(英國)董事,並於期間十年出任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總經理。因此,常青曾受外文局直接管轄。常青的其他前董事,亦曾同時兼任或其後出任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的要職,包括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等。

 

常青採購經理郭成倩回覆《追新聞》查詢,指出版社沒有接受中國資助,是於英國註冊登記的「獨立公司」,致力為英國讀者和語言學習者提供中文資源。她續指,常青因應作者教學經驗、能力、時間表等因素挑選作者,書籍出版程序與主流出版社並無二致。

 

教材獲漢辦送孔子學院   泰晤士語言教育董事曾代表外文局

 

「由泰晤士語言教育出版的《Chinese GCSE》,是英國前列私立學校最常採用的中文教科書。」培生教科書作者之一晏華,現於位處中國國內的國際學校佛山市霍利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任教,他在學校官網如此説。

 

成立於 2009 年,泰晤士語言教育由常青和外文局局屬單位華語教學出版社各持一半股份,其揭牌儀式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公使等中國高級官員出席主禮。華語教學出版社出版大量中文教材,近百種教材於 2005 年獲國家漢辦列為首批贈送國外孔子學院圖書館,分批送往美國、加拿大、韓國、肯尼亞等四國的孔子學院;其《當代中文》系列獲國家漢辦認證為重點教材,系列的匈牙利文版則獲選為外交禮品書,隨溫家寶於 2011 年出訪匈牙利。

 

不難推斷,泰晤士語言教育自然與中國牽連甚多。根據中國法庭文件,王君校為華語教學出版社社長和董事。英國公司註冊處登記則顯示,他自泰晤士語言教育創辦起,便擔任其董事,並於 2017 年 3 月登記成為其「重要控制人」。翻查公開資料,他亦曾於各個場合代表外文局行事,如接待來訪的外國代表團和視察各孔子學院。多名泰晤士語言教育的董事或前董事亦通常居於中國,將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街 24 號登記爲他們的地址——該地址亦同時是外文局和以及華語教學出版社的官方地址。

 

《追新聞》已向泰晤士語言教育查詢,惟截稿前未獲回覆。

 

兩出版社人員地址重疊

 

整合資料顯示,中國實際上控制兩間出版社,亦進而可潛在左右英國中文教科書市場的發展。

 

常青、光華書店和泰晤士語言教育三間公司有多名相同董事,亦側面反映它們的潛在關係,如茹靜便曾在 2009 年 3 月至 2018 年 7 月間同時擔任三間公司的董事或秘書;杜然然自 2014 年 5 月是泰晤士語言教育董事,亦曾於 2018 年 7 月至 2022 年 11 月間擔任常青的秘書。

 

2000 年 12 月前,常青註冊地址是倫敦康登區(Camden)的斯溫頓街 10 號(10 Swinton Street)。此前此後,在不同時間,合計至少有 9 名常青和泰晤士語言教育的董事或秘書將其列為自己的登記地址,顯示兩間公司關係緊密。土地登記處文件顯示,上址永久業權由常青擁有。《追新聞》記者查閲該區選民登記冊,並實地考察,該處現與其他住宅民房相鄰,除此之外並無任何發現。

 

泰晤士語言教育於 2009 年起登記的公司註冊地址皇家公園中心 13 號(13 Park Royal Metro Centre),亦是常青於 2001 年起的官方地址。直至常青於 2014 年遷移,兩間公司曾於 2009 至 2014 年共用相同地址。

 

英國課程政策開明   優點亦是缺點   學者:難察覺滲透操弄

 

細閲過英國中學課程政策文件後,楊博士指,有別於香港的教育政策「高度集權於政府」,英國則在「架構上去中心化」,允許教育界專業、獨立地開發課程,避免了來自英國本地政黨的政治控制。楊博士又認為,英國教育部的中學課程科目指引「開明且合乎普世價值」,例如其中包含中文科在內的外語課程科目指引,則提到促進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歷史科指引就更直接把獨立學習和批判性思維作為指導方針。

 

但這些優點卻可以是弊端。楊博士説,「課程和考試涉及多個自主運作的機構,亦正是開明政策的潛在風險,難以察覺外間勢力的故意操弄或滲透。」

 

她説,很多港人家庭都希望現在年幼的仔女學中文,長遠考取中等教育普通證書,便要「提高警覺,留意老師的教材和採用的教科書」。她建議港人若對這些議題有意見,或對教育的滲透有擔憂,便應透過聯絡國會議員和考試機構等渠道表達意見。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