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篇報道是《追新聞》英國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中文科調查報道系列的第二篇。讀者可先行閲讀第一篇:孔子學院編撰主要教科書 中宣部間接持兩出版社)
英國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中文科的考生人數四年間驟升兩倍半。而相較 2021 年,容許考生以廣東話或普通話應試的考試機構愛德思(Edexcel)去年則錄得 3,854 人應考,升幅則超過一倍半。隨着大批港人家庭持英國國民(海外)簽證移英,考生當中自然少不了具一定中文基礎的香港學子。
但對年幼香港學童來説,雖生於母語是中文的香港,未來要應考英國的中文科卻未必容易,所學習中文也未必如想像般熟悉。
曾任教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現居於英國、不願透露全名的楊博士,她的子女是高中生,亦有應考中等教育普通證書中文科,卻對主流教科書有些抗拒:「收到經亞馬遜(Amazon)網購的中文教科書,與子女看後都認為還是退書,實在無謂令自己讀得不舒服——多做些歷屆試題算了。」
説的正是獲各中學廣泛使用的教科書《Edexcel GCSE Chinese (9-1)》。她解釋,該書引用的例子「全部都是簡體字」,內容採用的相片以至用詞「皆來自內地」。《追新聞》記者發現,該書由國際出版商培生(Pearson)出版,是由英國專長學校聯合會孔子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孔子學院前身)於2009年與其合作的項目,由現為倫敦大學學院孔子學院院長杜可歆(Katharine Carruthers)編輯,作者則是副院長等資深教師。杜可歆亦曾獲邀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致送該書。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前香港中學會考英文科教師黃偉國博士早前亦指,該書介紹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的生平時,「對於他的專制統治及六四屠城隻字不提」。培生回覆《追新聞》查詢,稱於出版中文教科書時維持編輯自主,亦沒有因此接受過任何第三方的資助。
調查亦發現坊間其他教材和練習本,大多數都由在英國註冊的兩間出版社泰晤士語言教育有限責任公司(Sinolingua London Limited)和常青圖書(英國)有限公司(Cypress Book Company (U.K.) Limited)出版和發行。兩者亦有教材見於培生網站「出版資源(published resources)」中文科頁面。看似有選擇的背後,《追新聞》翻查資料,發現兩間出版社其實都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所間接持有。
對於教科書出版社與中共的關係網,楊博士認為,這凸顯英國課程政策的優缺。相較香港,英國政府課程政策「架構上去中心化」,涉及多個自主運作的機構,卻也正是「開明政策的潛在風險」:「如果有勢力故意操弄或滲透課程和教育內容,大家都難以察覺」。
與中國轇轕甚多 倫大孔院中方院長為共產黨員
「我們倫敦大學學院與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合併後,便將擁有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孔子學院(UCL IOE Confucius Institute)——這與我們的全球視野相脗合,亦滿足了英國學童學習語言的迫切需求。」台上五星紅旗和英國國旗低垂,倫敦大學學院前校長 Michael Arthur 在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如是説。
台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身西裝,穿戴紅色領帶,英國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陪伴在側,一干中國高級官員和各孔子學院及孔子課堂的代表正襟危坐。習近平亦有致辭,指英國孔子學院數量居歐洲之首,「取得的碩果也是中英人文交流蓬勃發展的縮影」。有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學生西裝革履,昂首獨誦《念奴嬌 · 追思焦裕祿》,語畢,現場掌聲雷動。
時為 2015 年 10 月,是中國國家元首十年間對英國的首次國事訪問。開幕式選在倫敦大學學院舉行,邀得習近平出席,或許也並非巧合。
與一般孔子學院主要在大學運作和面向大學生不同,倫敦大學學院的孔子學院是全球首間專為在各中小學推廣中文教育而設,曾管理全英國共 150 間孔子課堂中的 45 間。各中小學若在教授中文表現優異,且積極於社區推廣中文教育,便可向任一孔子學院申請成為其孔子課堂。若以所管理孔子課堂的數量來説,倫敦大學學院孔子學院規模可謂冠絕全英。
始於 2006 年,獨立教育機構英國專長學校聯合會與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漢辦)和北京大學合作,成立英國專長學校聯合會孔子學院。該院於 2009 年起與出版商培生合作,設計《Edexcel GCSE Chinese (9-1)》教科書,以及其他初階漢語教材如《進步 1》和《進步 2》。及至 2012 年,英國專長學校聯合會孔子學院被併入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旗下,而後者則於兩年後與倫敦大學學院合併,亦即當今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孔子學院的由來。教科書的作者亦因而全為該孔子學院教職員甚或領導層,如編輯便由現為院長的杜可歆擔任,作者有副院長朱曉茗和其他活躍於孔子學院、來自孔子課堂等資深教師。據其中一名作者、孔子課堂教師王惠群的幻燈片顯示,杜可歆曾在該書於 2010 年編撰完畢後,獲邀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致送該書。國家漢辦亦於同年授予該書優秀漢語教材獎。
北京大學亦有審閲教科書,其中一名作者於斌任職於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負責的便是審閲工作。她亦曾於 2009 至 2015 年間,獲派往倫敦大學學院的孔子學院,協助在英國推廣中文教育,以及訓練當地中文教師。
前香港中學會考英文科教師黃偉國博士早前向《追新聞》表示,他雖然現時並沒有教授語文,但今年有機會接觸包括中文科在內等英國公開試試卷。他指該書其中一部分是介紹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的生平,「但內容只是提及他推行改革開放及改善人民生活,對於他的專制統治及六四屠城卻隻字不提」。
教科書接觸的學子亦可謂相當之廣。《追新聞》早前向受《資訊自由法》涵蓋的數百間公立中學索取資料,當中百多間有教授中文,至少 30 間有使用《Edexcel GCSE Chinese (9-1)》教科書和其他有倫敦大學學院孔子學院出版的教材。
翻查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與國家漢辦在成立孔子學院時的協議,當中訂明孔子學院必須同時遵守中國和英國的相關法律,以及尊重兩地的文化。倫敦大學學院孔子學院網站亦多次提到,設計這些教材皆得到國家漢辦的「支持」。那教科書設計時有否考慮過中國法律?國家漢辦又提供了甚麼樣的「支持」?
《追新聞》根據《資訊自由法》向倫敦大學學院索取資料,查詢其孔子學院有沒有因設計這些教科書而收取過任何中國資金的紀錄。倫敦大學學院回覆指,「大學從沒有因此接收過任何中國資助」,其孔子學院本身亦沒有接獲任何對它的投訴。培生則指,一向致力確保內容以事實為依據,於出版中文教科書時維持編輯自主,又稱沒有因設計中文科教材而接受過任何第三方的資助。國家漢辦提供了何種「支持」,現階段無從稽考。
必須強調的是,暫時沒有發現任何資料或證據,指向中國直接干預教材的出版或製作。但中國是否已有能力可以影響教材內容,又或教材有否受潛在的認知偏見所影響,或觀感上予人偏頗之感,則是另一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