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洩題亂象.追拆局(二之二)|中港產業鏈如何煉成? 教育財團暗藏「國家任務」

今屆香港中學文憑試(DSE)連環爆出「小紅書」洩題風波,揭開新來港「專才」投身教育事業後,湧現一群「個體戶」開設網上補習社搵食。《追新聞》記者追查發現,中港教育產業鏈殊不簡單,首屆DSE2012年開考後,「教育財團」開始將DSE引入大陸。疫情過後,「港人子弟學校」在大灣區愈開愈多,而這批以應考DSE作為招徠的一條龍學校,背後暗藏財力雄厚的教育集團撐腰,以呼應國務院頒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政策指導,致力推動中港教育融合與創新發展。

「去年第一單小紅書揭發出嚟後,其實搵到有個案係涉及大規模的產業鏈,涉及新界校長會,同大陸機構『鯨帆教育集團』有合作關係。」考評局歷史科評核發展部前經理楊穎宇爆料指,新界校長會要求屬校派香港教員到「鯨帆教育」進行香港教學示範,當然涉事學校沒有提及這些活動,新界校長會有所避忌,「鯨帆教育」卻高調宣傳。

▲ 李莉在新界校長會擔任榮譽會長。

▲ 李莉在新界校長會擔任榮譽會長。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新界校長會與深圳教育集團關係密切

《追新聞》翻查網上資料,香港鯨帆教育集團於2009年成立,其前身為「香港金輝教育集團」,標榜為中國學生赴港讀書和出國留學提供DSE教學服務的機構,並於2017年在深圳龍華市成立「深圳市鯨帆港人子弟學校」,與香港新界校長會共同成立「香港國際課程研究發展中心」,並聯同上水Band 1名校風采中學的辦學團體「香港教育評議會教育基金有限公司」簽訂10年辦學協議,「雙方從教師招聘、教師培訓、兩地課程互動以及高效課堂建設等多個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對「港籍學生提供既原汁原味又具深具深圳特色的港式教育」。

「鯨帆教育集團」在深圳、武漢、寧德、成都設有分部,2017年成立深圳市鯨帆港人子弟學校,現年45歲的李莉擔任該校理事長兼法定代表人,也是鯨帆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61歲的何柏清則擔任學校監事長,也是一名「中共黨員」。

中共黨員辦校獲中聯辦、教育局加持

李莉另一身份,在「新界校長會第八屆榮譽及名譽組織名錄」曝光,她為「新界校長會」榮譽會長,該會榮譽贊助人為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會長為朱景玄,擔任耀基教育機構執行董事,以及香港教育大學院校協作計劃顧問。

深圳市鯨帆港人子弟學校網站還毫不忌諱地推介:「作為內地開辦HKDSE課程的先行示範學校,受邀加入香港新界校長會;同時,作為內地唯一承辦方承辦跨境兒童呈分試,受到香港中聯辦、香港教育局、香港新界校長會及眾多師生、家長的好評。」

梁振英牽頭的港人學校背後財團實力雄厚

獲得中聯辦、教育局「加持」的豈止鯨帆教育,還有前特首、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牽頭的「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該校背後財團為「為明教育」。「為明教育」創辦人為林浩,集團行政總裁(CEO)為周猛,對外較為高調的就是集團助理總裁馬小虎。為明教育集團為民辦企業,於1999年在大陸吹捧為「中國矽谷」的北京中關村創立,業務遍佈中國9個城市、18個校區,主要城市有近50間幼兒園,還有中小學、國際業務、教育服務,以及互聯網教育平台。

▲「為明教育」創辦人林浩在北京中關村開始民辦教育事業。

▲「為明教育」創辦人林浩在北京中關村開始民辦教育事業。

另一間港人子弟學校獲香港考評局選為DSE中國試場的「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從其校名已得知由廣州暨南大學「冠名」,背後財團則是「維港教育集團」。維港教育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鄧強光為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副主席,也是該校的理事長。「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創會主席為金利來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曾智明,現任主席則是霍震霆的幼子霍啟山,董事會主要成員都是港商第二代。

鄧強光早於2015年已將DSE課程引入中國學校,先後與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香港教育大學簽訂協議,建立「研究生實習基地」,為大灣區準教師提供實習機會,每年還派出教師到香港、澳門交流。鄧強光透過「維港教育」與中國多間中學合作開辦國際課程中心,先後「輸出」逾1,500名畢業生到香港及海外升學,而不少港生則透過DSE入讀中國重點大學。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