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TL實教育|香港街道裏的英國地圖

有人說台北市的街道名稱,就是一張中國地圖。其實香港也有一個地方的街道,埋藏了大半張英國地圖,那就是界限街以北東鐵線以東的九龍塘。

攤開地圖,數數共有多少條以英國地方命名的街道:

Cambridge Road 劍橋道 England county
Chester Road 志士達道 England county
Cornwall Street 歌和老街 England county
Cumberland Road 金巴倫道 England county
Derby Road 打比道 England county
Devon Road 德雲道 England county
Dorset Crescent 多實街 England county
Durham Road 對衡道 England county
Essex Crescent 雅息士道 England county
Hampshire Road 衡州道 England county
Hereford Road 禧福道 England county
Kent Road 根德道 England county
Lancashire Road 蘭開夏道 England county
Lincoln Road 林肯道 England county
Norfolk Road 羅福道 England county
Oxford Road 牛津道 England county
Rutland Quadrant 律倫街 England county
Somerset Road 森麻實道 England county
Stafford Road 士他佛道 England county
Suffolk Road 沙福道 England county
Surrey Lane 舒梨道 England county
Warwick Road 和域道 England county
Wiltshire Road 渭州道 England county
York Road 約道 England county
Dumbarton Road 東寶庭道 Scotland county
Grampian Road 嘉林邊道 Scotland county
Inverness Road 延文禮士道 Scotland county
Moray Road 慕禮道 Scotland county
Renfrew Road 聯福道 Scotland county
Selkirk Road 西谷道 Town in Border, Scotland
Eastbourne Road 義本道 Town in East Sussex, England
Alnwick Road 安域道 Town in Northumberland, England

英格蘭的48個郡和蘇格蘭的33個郡當中,有近30個可以在九龍塘找到,作為香港人,尤其是在九龍塘一帶生活工作的,原來早已認識了許多英國地方而可能不自知呢。

為甚麼在九龍塘集中出現這些英國地名?原因是在1920年代,港英政府在剛租借所得而最接近割讓九龍的界限街以北近九龍塘村,填海獲得一片新土地,因而決定以城市規劃形式開發,發展為「九龍塘花園城市」,興建獨立或半獨立、附有小花園的兩層平房,並有學校、遊樂場等設施,主要供英國富商居住。為解英商思鄉之情,因而區內街道均以英國地方命名。

正因為要建設花園城市,於是選取作為街道名稱的,許多都是英國以風景優美及有眾多旅遊勝地而稱譽的州郡,例如有英格蘭花園美譽(Garden of England)的根德郡、擁有許多優美海灘的康和(歌和老)郡、有大量歷史名城的約克郡、岩岸風景秀麗的多實郡、湖區(Lake District)所在的金巴倫郡等等。此外,當然亦少不了著名大學所在的牛津、劍橋、和域(Warwick,現多譯為華威大學)、對衡(Durham,現多譯為杜倫大學)等等。

相反,大城市的名字卻一個也沒有使用,大概是不想破壞了恬靜生活環境的想像吧。再者,根據英國不少城鎮的街道命名習慣,估計設計街道時未有使用大城市命名的另一個可能考慮是:英國的城鎮通常都會有London Road,這不是為了紀念首都(像中國不少城市都有北京路),而是標示該道路是通往倫敦的方向,Bath Road則是往Bath方向的道路,如此類推。因此,曼城附近的城鎮有Manchester Road 、伯明翰附近的有Birmingham Road,如果九龍塘又有條London Road或是Manchester Road,但循此路卻又去不了倫敦或曼城,豈不令當年在港的洋人更添思鄉之愁?

這個發展計劃的負責人又是誰呢?原來亦已留名在街道之上。首先獲政府批出合約的是前立法局議員義德(Ede)屬有的發展公司,可惜在1925年義德病逝後出現資金不足,工程被逼暫停,後來獲富商何東承接完成,今天兩人的名字同樣出現在九龍塘區內:義德道及何東道。

街道名稱盛載了歷史,當然也是政治。文初所述台北街道出現大量中國地名的原因,正是因為台北市的發展主要在日治時期,大部份街道亦建成於日治時期,因而只有日文名字,1945年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後就改作全新的中文名稱。此外,文革時代的中國,也將大部份城市的街道改作「革命色彩」的名字,如反帝路、反修路、東方路等等。因此,香港回歸前已有街道會否於九七後改名的疑問,羅大佑的名曲「皇后大道東」正是這種困惑的寫照。

修改街名,是一種對歷史的否定。國民政府光復台灣,用中國地名完全取代日文街名,反映當日對日本管治的全盤否定。文革結束,改革開放,中國的街道也從反帝反修回復舊觀,本應也是對文革的否定。今日香港,街道名稱會否因為要逐步否定英國殖民管治的歷史而面對修改壓力?原本可能是天馬行空的想像,今日也可以變得習非成是。

作者:張三@COOTL

COOTL的使命
為留港的下一代保存真相,為離散的港人凝聚力量, 堅持普世價值 ,貫通全球視野。
FB: https://fb.com/cootl.hk/
IG: https://bit.ly/3iC3vvb
YouTube: https://bit.ly/3tDzdyH
Website: http://cootl.org/ #中學文憑試

標籤: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