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TL實教育|2023年通識教育科文憑考試 考卷評議

最後一屆通識教育科文憑考試在4月27日進行了,以往每次考試之後,社會公眾對試題內容非常關注,各大傳媒都會在考場外追訪學生,然後訪問名咀政客對試題的看法,甚至找來「才子」「才女」試做試題,當然也少不了通識老師分享對試題的分析及作答的要求。不過,2021年初政府粗暴決定將通識科殺死:由2022學年的中四學生開始,以新設的公民及社會科取代通識教育科,令通識科變成了夕陽科目;加上在香港的政治高壓之下,通識試卷內容已不可能再有爭議性,社會亦難再有多元開放的民間聲音,傳媒的關注也就少了。

但既然來年已不再有通識科文憑試,總應該好好分析這一份「最後的通識卷」的內容,立此存照。

試卷一是必答題,學生必須回答所有三條題目。第一題以膠袋徵費作為議題,(a)題只要求學生觀察圖表中不同收入水平人士對膠袋徵費的態度,從而指出一個特徵,這屬於純粹資料整理及歸納能力的測試,加上圖表非常簡單直接,學生不難得出收入水平越低,對徵費反對聲音越大的結論。(b)題則要求學生在文字資料中,整理出政府施政的考慮因素,不過因為需要解釋,因而考生不能只搬字過紙,而需要運用如市民經濟承受能力、有效性等等的概念。(c)題似乎是全份卷唯一一題開放性的議論題目:讓學生表達徵費還是禁用更合適,並以適當的論據支持,當然亦需以論據否定另一方的選擇。這可說是全份卷要求高階思維的唯一題目。這題表面上以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的議題作資料,但提問的內容其實主要在政府施政的考慮及效能分析,在今日香港氛圍下,難得仍敢於讓學生議論施政,雖然也只是看來不敏感的環保政策。

第二題以長者的生活素質為議題,是以單元二今日香港的生活素質部份為擬題內容,當中(a)及(b)題與第一題相似,均要求學生先從資料作出整理及歸納,進而運用所學的概念作出解釋。(c)題同樣是較高階的解難題目,不過這題是要求學生辨識不同的持份者,並指出其可以如何參與,這相比第一題可以讓學生從兩個相對的施政方法之中,只要能恰當論證說明,就能作出完全開放的選擇,可見第二題即使是(c)題,學生作答的空間已低了很多。

第三題以藥物專利為議題,對專利藥物和仿製藥作多方面的比較,是單元五公共衛生的一個熱門議題,相信不少學生都深入研習過。(a)題固然也是資料回應為主的題目,(b)題要求學生對「藥物專利能改善全球的公共衞生」這個論述,提出支持及反對論據各一。這已是多年來常目的提問方法,確是能讓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社會議題,不過只要求列舉正反,而未需要進一步作出取捨表態。

縱觀整份試卷一,真正開放讓學生決定判斷的題目,就只得1(c)題,其他都是解難層次較低,或者只是資料整理歸納的題目。這當然可美其名是減低了試題的難度,減輕學生的應試壓力,但也實在與課程要求的學生學習成果其中一項目標:「從多角度考慮作出決定和判斷。」越走越遠了。

試卷二是選答題,學生只需從三題中選答一題即可。第一題是以單元四的全球糧食問題為議題,香港、中國及世界的狀況作資料。第二題以單元一的青少年個人成長及教育公平為議題,以疫情的影響及電子學習作為討論資料。第三題則以單元三的中國平台經濟為議題,再以食物外送平台作為例子資料引入討論。

每條題目的提問方法及要求與及難度理應相近,才能讓選答不同題目的學生能作出公平的比較。表面上看每條(a)題都是主要從資料找出一些因素或困難等,並可輔以個人所學作答的較基本能力要求。(b)題則是對一句陳述表達是否同意的開放性討論,然而第三題的陳述「平台經濟對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似乎就較容易從同意的方向去立論, 因而令選答此題的學生可能較易作答,令三題學生作答表現的比較未夠公平。若未來的評分準則是要求學生傾向選擇同意的觀點,則更會造成不對等的比較。

縱觀整份試卷,若從試題覆蓋課程的全面程度看,六個單元都各有題目作為主要議題,這表面是合格的。但若再細看課程內容,佔篇幅不少的法治與政治參與、身份和身份認同、中國改革開放的現況發展等等,都在試題中缺席,以往像登陸釣魚台、六四燭光晚會、元旦大遊行、中國城鄉差距等等能作為試題資料,已經成為絕唱。不過,尚幸試題中並未有出現只能讓學生選取一方立場取向的「假開放性」題目,例如題目若問「完善後的立法會選舉,能否提升香港市民的政治參與」,在今日的香港學生又有多大的空間說否。因此,乾脆迴避了敏感的政治法治及中國議題,讓題目在無傷大雅的「非政治議題」中,延續通識課程目標,培育學生成為獨立思考者,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有時,誰又知道甚麼是「非政治議題」。試題寫出「新冠疫情」四個字,原來已經可以是勇敢。反觀近日內地鳳凰網,連疫情二字也要用口罩去替代,一切也可以很敏感很「政治」。

通識科最後一張考卷,算是保留了清白之軀,歇力貫切了課程宗旨,未有淪為與政治主旋律起舞的科目,已是在這時代中有所交代了。

近日見到許多對通識科的「悼念」,或者可以更積極地看看這份通識卷,仍留下了些甚麼我們應該及有空間去延續的,日後在其他科目,甚或是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去承傳。

又或者再積極一點看,我們要看到通識教育科重回香港的一天。

作者:張銳輝@COOTL

COOTL的使命

為留港的下一代保存真相,為離散的港人凝聚力量, 堅持普世價值 ,貫通全球視野。
FB: https://fb.com/cootl.hk/
IG:
https://bit.ly/3iC3vvb
YouTube:
https://bit.ly/3tDzdyH
Website:
http://cootl.org/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