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TL實教育|當下這種「愛國教育」的本質就是「反教育」

殖民地時代,在70年代開始逐步推行普及的強迫教育,升學機會不斷擴大。就算如此,當年的教育制度一直被批評為過於注重背誦,而沒有著意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沒有創造足夠的空間讓學子可以發展多元的智能及興趣。

作為那一個年代的過來人,可以證明這種說法無疑也是事實。但當時的社會仍然容許學生在課堂以外尋找擴闊自己視野的機會。公民社會走向成熟,也提供了很多非正規的學習可能性,讓學生有機會發展自己多元思維能力。

從政策批評的角度,當然可以說當年的政府做得不夠,教育制度不夠全面,政策過於刻板及單元。但從社會整體分析而言,空間仍然是在不斷擴大的。當時的香港雖然是一個殖民地,但社會基本上越來越自由,也越來越重視人權保障,沒有那麼多所謂隨口噏的紅線,沒有那麼都模棱兩可的指控,沒有動不動就鼓勵學生、家長、或老師之間互相揭發。當時的老師也有一定的自主空間去啟發學生的興趣。

到70年代後期,隨着經濟轉型,香港朝着向工商專業服務為主體的金融中心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足以培養適合這種經濟體系需要的人才。當時的殖民地政府也開始調整其教育政策,提供更廣濶的升學機會之外,大學提供的課程也變得更多元。而在中小學,雖然在教與學、學校操作管理的安排、課程內容設計各方面仍然比較保守傳統,但當時的教育署、民政署、政務總署、社會福利署,都自覺因應其各自業務及職能範圍,為公民社會、為資助機構、為非政府組織,提供更多資源,進行大量的工作及非正規的教育,以補充正規教育的不足。

80年代時,隨着經濟走向開放,政治越來越開明,大部份非政府機構都積極推行公民教育,鼓勵年輕人在課堂以外善用餘暇,參與社會事務。在正規課堂以外,年輕學子都可以有機會發展多元智能;在每天穿着校服上學之後,也可以參與各類型的社區活動,鍛練個人的各方面能力,培養多元的興趣,發展他們各自的領導才能。

教育制度的本質除了是知識傳遞、文化承傳之外,在現代社會還是一種人才機制,是培養人力資源的過程,也是一個社會對未來的投資。因此,任何社會只要是正常一點的,都會因應社會及經濟發展的趨勢及轉變,來調整其教育政策,其他社會環節也會配合補充。

這正是香港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教育政策發展的特點。人人都可以批評「殖民地教育」,但這個概念作為意識形態及政治鬥爭的口號之外,也不能完全脫離社會現實。

在概念上,「殖民地」這個標籤可以被賦予很多很負面、很邪惡的含義。 但平情而論,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港重光,英國人重新管治香港,但基本上沒有施行暴政。50年代開始,政府逐步擴大基礎教育。雖然被說是殖民地教育,注重英語授課,過於着重背誦,升學階梯狹窄,傳統名校優勢明顯,但那個年代的香港教育,從來沒有被利用作洗腦工程。

不得不承認,在英國管治香港的殖民地時代,教育制度及配合教育制度的各方面,都是在不斷調整,不斷因應社會的需要來作出轉變的。殖民地時代的香港社會,還算是一個正常的社會。

我60年代後期進入小學,直到80年代初升大學,從來未試過唱英國國歌,從來沒有要求我們向英女皇像或者英國國旗鞠躬,從來沒有歌頌過英國歷史有幾偉大,也從來沒有接受過反中國的宣傳。這就是制度自信。自說自話沒有用的,也不會經得起事實的驗證。到了今天,香港的教育傳遞的知識變成是扭曲的事實,以「政治正確」作標準,充滿偏頗錯誤的謊言。這種教育,談不上文化𠄘傳,還要新一代學童數典忘宗,不去正確認知香港這個社會如何由過去一個小漁港發展成為一個國際現代城市。

現在這種教育,不但不是一個人才機制,不是要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力資源,不是要為香港社會的長遠發展進行人力投資,而只是着重製造順民,扭曲年輕世代的人性,摧毁他們的智性發展,壓抑他們的辯證及批判思考能力。第一任特首董建華,當年還懂得說香港要面對知識型社會的挑戰,要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要鍛練獨立思考及批判思維的能力,要讓年輕世代有能力Think outside the box,要拆牆鬆綁。

今天香港政府搞的這種所謂「愛國教育」或者「國安教育」,根本就不是教育,是「反教育」,是「背叛教育」,是完全「違反教育的理念」。有一個如此的教育制度,香港的發展前景可想而知。香港現在這種教育,比「殖民地教育」更不堪,更邪惡。

作者:鍾劍華@COOTL

COOTL的使命
為留港的下一代保存真相,為離散的港人凝聚力量, 堅持普世價值 ,貫通全球視野。
FB: https://fb.com/cootl.hk/
IG: https://bit.ly/3iC3vvb
YouTube: https://bit.ly/3tDzdyH
Website:
http://cootl.org/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