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TL實教育|從考評專業看陸芝蘭之亂

我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從來未見過會眾槍口一致質問講者長達半小時,而最後講者要像祖國名曲《社會主義好》的歌詞般「帝國主義挾着尾巴逃跑了」。這種事情,10月14日發生了,地點是香港某中學舉行的DSE歷史科考試簡報會,而該「帝國主義」是考評局歷史科經理陸芝蘭。

陸芝蘭被炮轟的原因,是貿然提出2024年(即明年)DSE歷史科考試將進行改革。她所持理由是,2024年是復常過渡的一年,希望照顧學習差異,想讓考生在兩張考卷多取一些分數。改革內容是,卷一是歷史資料題,共設四條,每一題15分,各設三個分題,各自佔分將由3、4、8分改為3、5、7分。卷二論述題,七題任擇兩題,每題25分,明年起會在部分題目設兩問,分別為10分和15分。10分的要求較低,15分的要求則與現行25分一致。

從考評專業角度看,為何宣佈進行改革會引起公憤,最終要收回方案?以下從三個方面分析。

首先,從考評管理看,由於DSE的教學週期為三年,所以按照慣例,所有涉及考試設計和分數分配的改動,必須最少於實施前三年進行諮詢及公布。以上述卷二為例,DSE開設之初每題佔分為15分,後來由於決定取消校本評核,2018年起每題需由15分改為25分,相關改動早於2015年已經宣布,有關文件仍然放在考評局官網。

陸氏另一個理由是考試問卷有閱卷員要求將論述題分拆兩分題,這個解釋從考評管理上亦站不住腳。首先,閱卷員每年提出眾多建議,為什麼偏偏只選取這個作急急如律令的優先處理?第二,就算有處理的價值,亦必須作出正式諮詢、分發樣本試題和作答樣本,最少三年後才實施。陸氏曾是富經驗的前線教師,不可能不知道規矩。是不知,還是有任務在身而強行為之?

第二,提出改革的陸氏和試卷主席吳永和似乎對歷史科考評理念和考評局評分機制一竅不通。首先,以照顧學習差異為由強行在卷二加入較容易的分題,並沒有說服力。卷二的設計開宗名義是需要艱深的,以符合原本高考即大學入學試的要求。夾硬整淺佢,用意何在?此外,歷史科採取「分層評分法」,同一條題目可測試考生的不同表現,各種能力可得到相應分數,此評分法本身已足以照顧學習差異。強行分拆題目,第一分題較淺而第二分題維持原本25分的深度,若考試時間不變,考生等於要在原本的論述題以外額外多答一條較淺的題目,造成時間分配出現巨大困難。做法本身已經有問題,還要倉促實行,只會造成天下大亂。

而且,就算成功將整科的平均分數拉高,不要忘記DSE採取拉curve制,二十科選修科的成績派彩受制於中英數通成績所計算出來的「組別能力指數」(group ability index, GAI),各科就算做靚盤數,也不會影響成績派彩。相反,讓能力不逮者多取分數,等於將能力較高考生的分數「溝淡」,出來的結果反而是Level 4和Level 5成績會呈下降趨勢。

第三,從結果看,陸氏與會眾在會議最後半小時像街市買菜般講價,改革方案從2024年必會執行最終退讓到2024年不會執行。會眾憤怒於陸氏「玩嘢」之餘,我們不得不問:這件事反映的是考評局一貫做事的方法嗎?

不是,反而風格很像教育局,手起刀落,說一不二。

若是這樣,我們又不能不問:身為考評局的人,為何不採用既定程序,而要採用「帝國主義」的?

吳永和在解釋卷二改革方案時說了一句:「要考生答25分題目,組織上是困難的。」

DSE歷史科考了14年,為何會在大灣區出現DSE考場的前夕考生才會突然出現困難?

出現困難的,是某一些新近才接觸DSE歷史科的學校嗎?

抑或更進一步,這些新近才接觸DSE歷史科的學校,無厘頭自創了AB分題,所以強力部門希望考評局「硬食」這種考試模式,容讓這批學生順利應試,所以才迫不得已要陸芝蘭在10月14日「闖關」?

雖然強力部門是金鐘罩,看似刀槍不入,但必有罩門,即係致命弱點。陸芝蘭就是金鐘罩的罩門。陸芝蘭胡亂出牌,惹起公憤,消耗掉考評局所剩無幾的公信力。

這,可謂深慶得人。

作者:楊穎宇@COOTL

————————————————————————————————————————————————

COOTL的使命
為留港的下一代保存真相,為離散的港人凝聚力量,持普世價值,貫通全球視野。

FB: https://fb.com/cootl.hk/
IG: https://bit.ly/3iC3vvb
YouTube: https://bit.ly/3tDzdyH
Website: http://cootl.org/

標籤: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