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TL實教育|不容某些老師參與交流的所謂交流

有消息報道,有在職教師可能因為早前參與過有關反送中事件的抗爭活動,雖然沒有刑事案件在身,但就無法取得回鄉證,難以參與學校舉辦的內地交流活動。教育局局長近日就說,未曾聽聞有教師未能辦理回鄉證或被拒入境。話雖如此,但蔡若蓮作出這個回應時也要戴定頭盔,說所有參與內地交流活動的老師都需要持有有效證件。這一個說法似乎說明,政府高層都不敢肯定沒有這一類個案。

事實上,香港主權移交25年來,一個長期都存在的荒謬,就是雖然中港在同一個主權政府之下,但長期都有不少擁有香港正式公民身份的人被拒絕入境大陸。就算是根據《基本法》這個「一國兩制」小憲法的憲政安排下擁有法定身份的立法會議員,有部份如果要參加立法會舉辦的國內參觀交流,也不只一次需要「特事特辦」,要由中聯辦協助安排一次性的回鄉證。而且,就算是如此的特別安排,也曾經試過有議員拿着這一類奇怪的回鄉證在手,仍然在入境的時候被拒絕入境。

因為參與2019年那一段抗爭事件的人那麼多,涉及的階層這麼闊,因此有理由相信,難免會有一些在職老師被牽涉其中,因而被針對而被拒絕入境。這個說法不只是一個邏輯推論,還是一個切身的經驗。

201911月下旬,當時筆者仍然在理工大學任教,那一天就跟過去幾年每個週末一樣,筆者拿着用了不知幾多遍的回鄉證,從落馬洲口岸過關入境大陸。但在中國大陸海關入境的時候,竟然歷年來第一次被拒絕入境,而且不獲告知被拒的原因。那一天正是解放軍大軍與大批軍備集中於深圳某個球場,傳聞說只需十分鐘便可以開過來香港平息局勢的那一天。

事發之後,筆者曾經向一位一直保持着接觸的內地統戰部官員查詢,後來得到的答案是因為「香港的情況緊張,國內相關部門把很多人都加入了拒絕入境的名單之內」。那位統戰部官員還說,情況應該只是暫時,一個月不定,三個月不定,半年也不定,可以遲點再試試入境。

作為一位教師,作為一個時事及政策評論員,作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筆者無黨無派,沒有參與過任何政治組織或政黨,而且多年來經常都正常地進出中國大陸,顯然也只因為積極評論而被拒絕入境,那個名單有多長就可想而知了。曾經積極參與過去幾年那些抗爭活動的人如此多,有在職教師牽涉其中,也絕對不會令人感到意外。現在有人被禁足就自然不算是意外了。

一個國家竟然拒絕自己的國民入境,本身就是荒謬的事;這樣的荒謬長期存在,可以說是荒謬中之荒謬;而波及的範圍不但沒有減少,竟然還在增加,更可以說是荒謬至極了。

可能正因為這個國家的國情充滿了荒謬,才會如此荒謬地不讓自己的國民入境。這國家可能有太多事不能讓別人看見,不能被廣泛報導,不能讓太多人知悉,因此才會有這麼多所謂紅線,因此就算是自己的國民,都不一定可以無隔阻地出入境。也可以想像,學子們參與內地的交流活動,究竟可以得到些什麼。

可笑的是,這個國家的駐港機構及特區政府,現在以為只要把年輕學子的交流活動規定在國內進行,而家必然要舉辦,令人人有份,便可以培養新世代的家國情懷,令他們更愛國愛黨。根據這種官僚邏輯,只要在交流活動中盡量只讓他們看正面的東西,作正面的宣傳,不讓他們看到負面的元素,不讓他們得知事實,洗腦的目標就可以勝利完成。

這樣的所謂交流機會、參觀、或所謂學習,就可以改變認知,扭曲事實,扼殺獨立思考嗎?這種對認知的線性單向邏輯,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謬誤。只有在完全控制所有其他另類資訊, 又要保證受眾只能存活在一個全方位受控制的環境下成長,這個假設才有可能產生效果。今天香港的情況,還未至於如此。政權的施政暴能,還未去到那麼無所不能。

幾年之前,筆者曾經與一些參與過多次國內交流活動的中學生討論,了解他們為什麼連回鄉證都不願意申請續領。得到的答案是因為他們隨着年歲及自主意識的形成,對於歷次回到國內交流時都不能使用某些慣用的手機軟件,又不能正常使用某些社交平台,從開始感到奇怪到感到厭惡,也突破了既有的認知。正因如此,之前年紀較細時參與多次交流活動得到的正面印象也因而開始淡去、改變、甚至一掃而空。部份學生對可能再次束手被騙,更是感到抗拒及憤怒。

可以想像,有在職教師因為不能取得回鄉證而未能參與回內地的交流活動,或者長期存在有某些被針對的人不容參與被高舉的所謂交流,本身便足以構成了一些令學生對既定處境產生懷疑的線索。再加上只要有更多家長拒絕妥協,不任由權勢用現在那一種卑劣手段扼殺年輕世代的獨立意志與思考,大家盡力多做一些,不放軟手腳,就有理由相信政權的這種邪惡及荒謬不會成功。

作者:鍾劍華@COOTL

—————

COOTL的使命

為留港的下一代保存真相,為離散的港人凝聚力量, 堅持普世價值 ,貫通全球視野。

FB: https://fb.com/cootl.hk/

IG: https://bit.ly/3iC3vvb

YouTube: https://bit.ly/3tDzdyH

標籤: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