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TL實教育|盤點香港國父

近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在記招稱呼七一為「國慶日」,港獨之心切躍然紙上。論者有謂他只是口才欠佳,一時說錯。然而,一年前李家超在發表特首當選宣言時,亦曾當着全港市民面前大大聲說「深愛香港呢個國家」。如果說這是口誤,我們便得說,他有track record專門將香港誤說成國家。此外,他最近那著名的triple negative「不犯法不代表不能破壞國安」,不是擺明車馬鼓勵香港人以不犯法的方式破壞國安嗎?加上日前他接受《文匯報》訪問時,說該報「讓我在閱讀時都受到正面的文學氛圍」,擺明揶揄屎眼傳媒所謂新聞只是文學創作。所以,李家超之言行表明他有袁世凱之野心,食兩家茶禮,既當共末遺臣,亦有意問鼎香港國父寶座。

「國父」觀念,中西各不同。中國的國父觀深受帝王思想、儒家禮教影響,認為國父只能有一個。這種想法,在西方民主社會自然不切實際:建國不可能是one man band的工作,必須合眾人之力方可成事。以美國為例,雖然華盛頓有Father of His Country的美譽,但史家一致認為美國建國得力於一眾Founding Fathers,今天較多人接受的是「七國父」說:總司令兼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傑斐遜、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外交家和法學家約翰傑伊、有美國憲法之父之稱的麥迪遜、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的富蘭克林、促成聯邦制的漢密爾頓。

在舊香港讀過世界史的朋友,都知道意大利於1861年統一,當中公認有四大國父:青年意大利黨創始人馬志尼、率領紅衫軍南征北討的加里波的、政治家加富爾、統一後首任國王伊曼紐二世。

因此,在「多父制」之中成長的我們,當然不能讓李家超獨美。有「港獨之父」美譽的梁振英,上台依始便出現青關會高調批鬥法輪功,任內發生國教事件、雨傘運動、魚蛋革命等,高調宣揚港大學苑出版的《香港民族論》,促成本土派的出現,港人認同「香港人」身份高漲、「中國人」身份低迷,香港人甚至喊出了「支那人滾回支那」口號。自此,梁振英「港獨之父」之名在各大傳媒不脛而走。

梁振英撚點的港獨之火,成於林鄭。被利君雅要求「講人話!」的林鄭,一意誘發反送中運動,將香港推向不歸路:香港人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徹底破裂,反返中運動後湧現的移民潮,向全世界發出了準確無誤的信息,香港人不認同中共和港共治下的香港。更有甚者,林鄭任內催生出香港國歌,《願榮光歸香港》每次在國際場合取代《義勇軍進行曲》演奏時,香港人的歡呼雀躍說明了人心所向,香港大球場每次有國際賽事舉行,港共政權都要派警察駐守,以防球迷噓中國國歌。日後學術界若要研究香港獨立史,林鄭五年管治期是關鍵所在。

我仍然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香港人歡呼雀躍收看各項比賽,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升至歷史高位。然而,之後十年風氣雲湧,急轉直下,若非得力於三位香港國父推波助瀾,中港撕裂、香港國歌、香港獨立、光復香港、願榮光歸香港等等,又從何談起。

當然,眼睛雪亮的朋友一眼便看得出,這篇只是戲文。助產士和施害者不是國父,否則便很容易會認同中共「沒有文革便沒有改革開放」之類的惑眾妖言。日後香港若有獨立一日,其國父(們)在視野、能力、道德等必定遠在這三隻quisling之上。

作者:楊穎宇@COOTL

———————————-
COOTL的使命
為留港的下一代保存真相,為離散的港人凝聚力量, 堅持普世價值 ,貫通全球視野。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