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TL實教育|有故事的校歌

在英駕車之時,總愛收聽電台的古典音樂頻道,貪其樂韻悠揚,在繁忙鬧市可以舒緩煩躁,在優美鄉郊則更能音景交融,實在比收聽時事節目或時流行歌曲寫意。
 
古典音樂頻道的樂曲清單都是膾炙人口的名曲,自己不是古典樂迷,因此而認識了不少樂曲。不過清單其實不長,幾天就重覆了,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的芬蘭頌(Finlandia),就是其中一首經常聽到的樂曲,尤其聽到末段寧靜詳和的《自由之詩》(Finlandia Hymn)之時,更百感交雜。
 
這是我中學母校校歌的旋律。
 
1970年,當時已算是偏遠的新市鎮唯一的官立中學,換來一位來自英國的女士校長,她任內開辦了豐富的課外活動,包括當時中學罕有的風帆學會;成立了學生會;開放課室作為學生自修室並由學生自行管理等等。這種種,在仍然簡樸而保守的新界小社區來說,都是新鮮事物。自己入讀時洋人女士校長已變回了華人男士,不過,七年校園生活裏,就唱過無數遍女校長在1976年選定的校歌。
 
校刊及校史記錄了校長選取芬蘭頌作為校歌的原因,是因為她年輕時在芬蘭教學,常聽到這首樂曲,感其旋律優美,因而選作為校歌曲韻,並親自填上英文歌詞,再由副校長賦以中文歌詞。官校校歌擁有中英文歌詞,在七十年代殖民香港來說,可算是先河。
 
校長對選取芬蘭頌的原因解說,點到即止。然而,回看芬蘭頌的歷史,正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俄國對芬蘭政治干預及言論監控越見嚴苛之時,芬蘭大音樂家西貝流士創作此曲激勵國民抗俄愛國的士氣。當年在俄國控制下的芬蘭,芬蘭頌不能公開演奏,直至芬蘭獨立建國,芬蘭頌曾被建議作為芬蘭國歌,即使最後未能成事,但仍是芬蘭最家喻戶曉、亦最常作為代表芬蘭的樂曲。
 
在殖民年代的香港,將一首小國爭取自由獨立的著名愛國歌曲,作為官立學校的校歌,確是破格更有點顛覆。校歌英文歌詞的 Here is our school, and large our spirit grows. These walls do not our hearts or minds imprison,中文歌詞的「共歌自由,仁誠正直是尚」,在在反映了即使是殖民地年代的官校教育,仍能以自由發展而非奴化教育為宗旨,自己是那個美好年代的受惠者,可恨卻有一些受惠的今日當權者,早已忘卻了母校的教育精神。
 
除了曲目隱含的價值,將一首在芬蘭在英國及至在古典音樂世界都家傳戶曉的樂曲,帶進遙遠東方一個本地基層的小社區,讓那裏的平民孩子有機會與廣闊的世界連繫上,就像今天的自己,在遠方找回了熟悉的少年回憶,實在不得不佩服校長當年的胸襟與視野。
 

校長已經逝世多年,遺憾未曾受教,只能從文字中了解及推敲校歌的故事,遙向詩雪娜校長說聲感謝。

作者:張三@COOTL

 

COOTL的使命
為留港的下一代保存真相,為離散的港人凝聚力量, 堅持普世價值 ,貫通全球視野。
FB:
https://fb.com/cootl.hk/
IG:
https://bit.ly/3iC3vvb
YouTube:
https://bit.ly/3tDzdyH

標籤: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