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影評.33年後重映|《悲情城市》讓港人思索一生必看電影 「轉型正義」終有天來臨?

「一個繁榮富裕的國家,才有自信去省視過往的歷史。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才有自信去緬懷過去的貧窮憂患。」這是1989年台灣電影《悲情城市》的廣告宣傳語句,該部電影觸碰了當時最為敏感的一段台灣歷史「二二八事件」,傳聞若非獲得國際殊榮,或許已成禁片。時移世逆,「二二八事件」這段曾經令無數台灣人深感傷痛的歷史,早已因民間與官方持續推動的「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在調查、還原真相、道歉、公開悼念、恢復名譽或賠償等步驟一一完成後,「傷口」至少表面上已經癒合,以致33年後的今天,《悲情城市》以4K修復版再度在大銀幕上映,或許會被指為對歷史的反省與批判過於含蓄,電影發行商卻可以在宣傳中很自豪的說,這是「身為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

對於走過2019年「612」、「721」及「831」等事件的香港人來說,那部影片又會是「身為香港人,一生必看的電影」?歷史真相終有被還原的一天嗎?「轉型正義」又會否出現呢?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說起《悲情城市》,香港人又會想起甚麼呢?毫無印象!?頂多只會好間接地聯想到,曾幾何時被香港媒體稱之為「悲情城市」的天水圍?但男主角梁朝偉,大家一定知道是誰吧!還有到台灣旅行,必去的景點「九份」,無論當地導遊、「小黃」司機、自由行天書,甚至路人甲乙,都必然會提到該處就是《悲情城市》拍攝的地方。至於電影內容嘛,相信也難不到他們,即使未能跟陌生旅客,交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但也能略說一二,最重要的還是電影所涉及的「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在十多年前已成為台灣中學教科書的基本內容,台灣年輕一代對此也絕不陌生。

「二二八事件」是指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間,台灣各地爆發激烈的官民衝突,起因於緝查私煙人員,打傷煙販及誤殺市民,繼激起當時對台灣政府腐敗無能積聚已久的民憤。隔日,市民罷市、罷課、罷工,遊行至官府抗議及請願,卻遭衞兵以機槍掃射。抗議浪潮迅速演變成暴力衝突,並漫延至各大都市,台灣民眾與士紳亦開始要求政治改革,最終被國民政府派遣的軍隊以武力血腥鎮壓。

在當年的官方定性中,「二二八事件」是「反政府叛亂行動」,是台灣民眾長期受日本殖民統治,因中國共產黨、台灣共產黨、日本浪人與暴徒煽動而引發的騷亂。隨後,各地展開「清鄉」的搜捕行動,卻出現大量冤獄案件,同時亦加深了外省人與本省人族群之間的隔閡與對立。

及至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實行長期戒嚴並進入白色恐怖時期,「二二八事件」成為被禁止公開討論、研究的歷史禁忌,「冰封」差不多40年後,台灣社會才出現「二二八平反運動」,但初期仍受到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以避免族群衝突為由,禁止進行翻案調查。而《悲情城市》作為台灣仍處於那個相對封閉年代的「破禁」電影,確實有它的歷史意義。事實上,當日不少觀眾在入場觀看電影前,根本不知「二二八」為何事。

電影以基隆港林氏家族的興衰作為切入點,細膩刻劃「二二八事件」爆發前後台灣的複雜社會背景,各方勢力相互糾纏不清。電影也間接提及當時台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陳儀,無視國際法慣例,一度強行將中國大陸於二次大戰後重新修定實施的「懲治漢奸條例」引進到台灣,用來清算曾在日治時期協助日本政府的台灣人,實質卻是打擊地方勢力。該條例如同今天全宇宙適用的「國安大法」,幾乎是「莫須有」,任何被檢舉或遭拘捕的疑人,都必定視作為罪犯般看待。

在電影中,涉及走私勾當的「上海幫」,就用該條例來陷害作為地方傳統勢力的林家兄弟。「大哥」林文雄(已故台灣影星陳松勇飾演),因被通緝一度要「着草」,曾憤怒地用台語咒罵:「反正法律是他們設的,隨在他們翻起翻落。咱們本島人最可憐,一下甚麼日本人,一下甚麼中國人,眾人吃,眾人騎(被人欺、被人騎的意思),沒人疼。幹!」或許導演侯孝賢想以此句對白,來說出台灣人過去命運不能自主的悲哀吧!

回到現實中的1990年代,隨着台灣一步一步走向民主化,「二二八平反運動」終於取得成果,特別是民進黨從地方到中央取得執政地位以後,持續推動「轉型正義」,透過還原與釐清歷史真相、追訴加害者、處理威權象徵、賠償受害者或恢復他們名譽、興建紀念碑(紀念館或公園)或成立紀念日,以及糾正司法的不公不義等,來將這道歷史傷疤慢慢撫平,這時才談得上重建社會不同族群之間的信任(Social Trust)。然而,面對舊有保守勢力的阻攔,甚至有當年的加害者在政壇中有可能爬上更高位置,今天的台灣要對過去處於威權時期的種種黑歷史,完成整個「轉型正義」每一個步驟,仍有一定的困難。

作為33年前的經典電影,《悲情城市》再度以4K數碼版,本月24日在台灣電影院公映,發行商在宣傳上推介這是「身為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相信還會有不少人肯花錢入場欣賞。至於居於台灣的香港人可有衝動,觀看這部和他們沒太大關係的電影嗎?

筆者的老朋友特別提醒,梁朝偉在電影中扮演因小時候遇上意外導致又聾又啞的林家四弟攝影師「文清」,雖然無法說話,卻彷彿看透一切似的,其角色的設定正是象徵台灣人在那個時代集體失語、「有口難言」或「有苦難言」的處境,意象之高,值得入場觀眾思索;其中一幕,在面對暴力的威嚇下,梁朝偉扮演的林文清用盡所有力氣,用台語勉強發出「Góa sī Tâi-uân-lâng(娃史戴環冷)」五個字的聲音,精湛演技讓人動容。單單觀看當日那個青澀的梁朝偉已值回票價!

既然有「身為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那麼會有「身為香港人,一生必看的電影」?《時代革命》?《因為愛所以革命》?還是……未來兩年、五年、十年或二十後,才會出現一部敢於觸碰香港人傷痛記憶、並且能夠在香港公演的港版「悲情城市」?

標籤: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