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隔兩年,Netflix劇集《黑鏡》(Black Mirror)終於推出第7季,整體來說口碑不錯,六集故事融合科技的冰冷與人性的溫暖,反思科技與人性的交織。我個人最喜歡第3集,其次是第5集和第1集。在這面黑色的鏡子前,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未來的可能性,更是當下的自己。劇集提醒我們,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它的價值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以下內容有討論情節,注意劇透】
第一集:Common People
以藍領夫妻Amanda與Mike的悲劇揭開序幕,Amanda唯一的治療希望是Rivermind公司的意識備份技術,但高昂的訂閱費用迫使Mike透過直播羞辱性表演籌錢。故事諷刺醫療商業化與資本貪婪,揭示科技進步如何放大不平等。Mike在直播中失去尊嚴的畫面令人心碎,凸顯人性在生存壓力下的脆弱。
Amanda的治療仰賴昂貴的訂閱制,只有財力雄厚者才能負擔,Mike則為此犧牲尊嚴。科技進步是否必然加劇社會不平等?當科技成為奢侈品,窮人是否註定被邊緣化?
另外,意識上傳到雲端後,什麼才算是「活著」?Amanda的意識雖被備份,但她的存在依賴雲端伺服器,隨時可能因斷繳費用而「消失」。這種數位生存是否等同於生命?觀眾或許會質疑,科技能否真正延續人的本質。
第三集:Hotel Reverie
故事以一部黑白電影開場,風格近似《北非諜影》。原來有公司製作了一套軟件,可以將電影與角色變成一個模擬環境,把演員的意識傳送到系統裡面演戲。電影公司利用AI讓女演員Brandy進入經典黑白電影,與已故影星Dorothy的AI化身共演,二人在虛擬世界產生情感。
故事探討虛擬愛情與真實性的界線。Issa Rae與Emma Corrin兩位演員的精彩演出應記一功,特別是後者充滿古典美,黑白電影的懷舊氛圍令人陶醉。除了科幻之外,還觸及到荷里活一些現實問題,例如種族和性別的角色互換(race and gender swap)、演員被定型、電影重拍的商業考量等。
觀眾會思考,科技能否創造真正的親密關係。Brandy與Dorothy的AI在虛擬世界相愛,但這份情感建立在程式碼而非真實互動。這種愛情是否與現實中的愛等價?虛擬愛情與真實情感之間的界線何在?
另外,Brandy在虛擬世界中找到歸屬感,現實卻顯得蒼白。當虛擬世界提供完美逃避,是否會讓我們放棄現實的努力?當虛擬世界比現實更吸引,我們該如何抉擇?在數碼時代之下,現實世界有甚麼生存意義?這並非遙遠的未來,上月推出的韓國遊戲《inZOI》正正是一款自由度很高的生活模擬遊戲。
第五集:Eulogy
這是本季最溫情的故事,孤僻的退休人士Phillip為已故前女友Carol製作「數碼追悼」,透過科技重溫舊照片中的回憶。他在記憶中重新審視兩人的戀情,發現過去的誤解與遺憾,逐步走向釋懷。
故事聚焦記憶的主觀性與時間的療癒力量。科技在此僅為輔助,真正動人的是對遺憾的反思與情感真摯,展現《黑鏡》溫暖的一面。
Phillip在回憶中發現Carol的真心,顛覆了他對過去的認知。這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記憶是否總是可靠?記憶的主觀性如何影響我們對過去的理解?當科技可以重塑我們的記憶,什麼才是真實的過去?
《黑鏡》第7季從醫療不平等到虛擬愛情,從遊戲暴力到記憶數位化,每集都以獨特視角切入,引發反思。雖然部分劇集在創新性或深度上略有不足,整體而言,本季依然延續了《黑鏡》的核心魅力:既是對科技陰暗面的警示,也是對人性的細膩描繪。
作者:林兆彬
前油尖旺區議員(旺角東)、影評人
《追新聞》歡迎讀者投稿,本平台保留刪改權,一經採納刊登,不另作通知。投稿請電郵至 info@thechasernews.co.uk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