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公園|割韮菜.割禾青

「割韮菜」這個流行詞最早出現在內地網絡,一兩年前也逐漸在香港的媒體出現,可見網絡文化的影響力非同小可。

「割韮菜」,望聞生義,意思不難明白,「韮菜」不是甚麼稀罕的植物,柔韌而有生命力,被收割又會很快長出來。早期形容股市散戶被大戶玩弄於股掌,資金被大戶賺取,散戶就被「割了韮菜」,後來這個詞也泛指低層人民的利益象韮菜一樣不斷被在上位者收割,「韮菜」就成了被「被壓柞」的代名詞了。

粵話俗語中似乎沒有「割韮菜」的說法,近似的只有「割禾青」,但含意也不同。「割禾青」是水稻未熟的時候就收割,指時機未到勉強行事;另一重意思也指賭錢的時候一贏錢就收手。港產片常有打麻將時指責別人「割禾青」行為,但也只是賭博這種特定場景,相比起來被「割韮菜」似乎更加入肉,更加慘痛。

無論「割韮菜」還是「割禾青」都是鄉土味很濃的語言,草根味極強。最早的文學經典《詩經》採自民歌,其中耳熟能詳的一篇《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大老鼠比喻壓榨人民的統治者,黍這種農作物,是自己的財物糧食,眼看自己的所有的被搶去,表達出對統治者的仇恨。〈碩鼠〉尚且有鮮明批評對象,但現在「被割韮菜」的說法中批評的對象被隱去了,但不難想象收割韮菜的人應該是手持鎌刀的人,而鎌刀的符號意味不正是以此為象徵的某國執政黨?

本文為節錄版本,全文請到Patreon閱覽:

https://www.patreon.com/posts/80376158/

作者:阿早

筆者畢業於嶺南大學中文系,曾任職於香港專上學院文學研究中心,協助香港文學研究、刊物出版,後任教中學中文科十多年。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