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金像獎「保飯碗」與「國際化」(林兆彬)

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行紅地氈環節及頒獎台上,都清晰地傳遞了一個訊息:「保飯碗」和「保工業」成為當下電影圈的首要任務。演員們毫不掩飾地「搲撈」,爭相呼籲導演與製片人找他們拍戲;頒獎禮期間,台上講者頻頻為個別電影賣廣告。這種直白的自我推銷,雖然略顯尷尬,卻真實地反映了香港電影圈的生存壓力。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香港電影加油!」的口號在頒獎禮上此起彼伏,既是對業界的打氣激勵,也是一聲無奈的求救。這句口號承載了對工作機會的渴望,以及對行業未來的焦慮。這些現象背後,是香港電影市場萎縮和戲院結業潮的現實。

金像獎的評選邏輯,與台灣金馬獎形成鮮明對比。金馬獎參考法國康城電影節的評審團制度,每屆僅由30多名左右的電影從業人員與影評人等「專家」決定得獎名單。這種「小圈子」偏重藝術電影。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圈子」則相對較大,涉及數百名電影從業人員在最後階段投票決定得獎名單。

然而,「大圈子」中的數百名投票者或許未有觀看所有提名電影,評選過程摻雜了更多非藝術因素,例如商業票房、行業貢獻等。金像獎的獎項分佈,往往更像「公司Annual Dinner傑出員工獎」,傾向於敬老、鼓勵長期服務,並傳遞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大製作、高票房的作品相對較易勝出,因為它們能為電影工業創造更多工作崗位,讓更多人有工開,他們亦會是金像獎選民。

而今年爭議之一是衛詩雅奪得「最佳女主角」獎。她拍了電影劇集17年,從《四葉草》到《不日成婚》系列,一步步贏得觀眾和業界的認可。去年的《白日之下》原本由衛詩雅擔綱女主角,但據聞因投資者改變了,她最終被余香凝取代。她憑《不日成婚2》入圍影后,但與影后寶座擦身而過。

衛詩雅封后,讓人不得不提及《不日成婚》系列。這部商業娛樂片因衛詩雅與今屆「最佳男配角」朱柏康的演技,得以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不日成婚》系列的編劇與導演陳茂賢,是王晶的徒弟,而他後來的作品《破.地獄》贏盡口碑、票房和獎項。

在香港電影工業的現實中,商業片往往承擔著「保飯碗」的重任。《不日成婚》系列雖然談不上藝術貢獻,但創造了工作機會,也為陳茂賢、衛詩雅、朱柏康等提供了薪金與經驗,進而孕育出更具深度的《破.地獄》。這種商業與藝術的循環,或許正是香港電影得以存續的關鍵。

此外,今屆金像獎努力展現了獎項國際化的一面。香港土生土長的英籍導演Robin Lee憑藉《香港四徑大步走》爆冷摘得新晉導演獎;台灣電影《老狐狸》擊敗中國電影奪得「最佳亞洲華語電影獎」;日本武指谷垣健治榮獲「最佳動作設計」獎;資深國語配音員姜小亮與韓冬青則獲得「專業精神獎」。

在全球電影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香港電影需要借助國際合作與認可,來拓展生存空間。《九龍城寨之圍城》在日本大賣,間接讓日本觀眾重新接觸港產片,讓《焚城》、《年少日記》等也有機會在日本公映。將來日本觀眾被問到認識哪位香港演員時,不用再回答「成龍」吧!

 

作者:林兆彬

前油尖旺區議員(旺角東)、影評人

 

《追新聞》歡迎讀者投稿,本平台保留刪改權,一經採納刊登,不另作通知。投稿請電郵至 info@thechasernews.co.uk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