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在英國遇到的香港人|那個把香港故事當作珍寶的導賞員(泰來)

起題以導賞員稱呼他,其實他以前是一個很有資歷的文字工作者。在不同的媒體工作過,飽讀中外古書,但卻從不拋書包賣弄知識。

從前在香港,工餘時他會擔任義務導賞員,對香港歷史很有研究,因為研究歷史,收集舊相片影片,就是他的興趣與熱情所在。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當年他的導賞團結合香港歷史、街道歷史、流行文化,自身的成長經驗及野史,非常人性化,加上他性格平易近人,風趣幽默,知識豐富,可以想像到這些都是這位導賞員獲獎的原因。

他來到英國生活了,繼續自己的熱情所在,他開始研究英國歷史,將之與自身豐富的香港殖民地知識結合。他開始舉辦導賞團,帶領移英港人探索倫敦、了解英國。

暫時這是倫敦唯一的廣東話導賞團。這個導賞團以半結構式進行,有結構的部份,是他準備了大量的材料,拿着IPad與文件夾,帶領參加者認識英國與香港的關係。哪些建築物與香港有關,哪些香港故事與英國息息相關,那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又與香港有甚麼羈絆。

很多移英港人參加導賞團,離開了香港再看見那些舊照片,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處於兩地歷史文化當中而懵然不知,覺得大開眼界。

非結構的部份,是導賞團開放提問互動,參與者拿起街頭的一磚一瓦去發問,導賞員均可以詳細地細說當中的故事。要知那些很多時並非網上搜尋器或AI可以得到的資料,而是有識之士以年月積習研究的養份。

有時大家分享一些舊香港黑白照,或許相中只有幾個模糊的山頭,又或者大街上一些小孩,這位導賞員總可以從當中一些蛛絲馬跡,以其城市發展知識,或相中一些舊舖頭的名字,推敲出相片的拍攝年份、地方,及當中的趣味故事。

對我來說,這簡直是特異功能。

對移英港人來說,在這些故事當中,我們找到了彼此共鳴的回憶,以新的角度認識自己的過去,重新結構自己現在與未來的身份。

這種等級的導賞員,是口述歷史的活寶貝。

你把香港故事當作珍寶,其實你也是港人社群的瑰寶。

 

作者:泰來

 

專欄介紹:

來英數年,我像麥泰來般走過不同地方,遇見許多香港人。每個故事都蘊藏韌性與希望,是否極泰來的見證,也開闊了我的眼界,給我力量。

現在,我將這些故事與你分享,或許生命真的有更多可能性。

(故事背景有一定程度修改,也得到當事人批准刊登。)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