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周三(12日)披露的文件顯示,2022年全港器官損贈登記人數只有12,500人,創8年來新低,而取消登記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數字也錄得急升,達1,615人。立法會議員陳凱欣估計今年出現多人取消登記器官捐贈,與近年移民上升有關,而她「唔希望」因為「芷希個案」是另一個原因。
香港去年12月經「特事特辦」為一名4個月女嬰芷希完成首宗來自中國器官移植手術,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隨即推動將香港納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與大陸商討跨境「共享」器官移植恆常化, 包括當器官在香港無成功配對者將捐往中國,令外界擔心中港跨境器官移植很有可能造成器官買賣,尤其是中國不僅至今仍未就「腦死亡」立法,許多器官來源不明,在中國器官移植供求不足下,令人質疑兩地如何落實器官移植「互惠」。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換眼角膜要等多半年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的登記數字下跌,亦令平均輪候器官移植的時間在過去5年來不斷延長,當中眼角膜的平均輪候時間由去年的15.1個月增至21.2個月;而肺臟亦由去年的22.9個月增至27.6個月,病人要多等近半年才可以獲器官移植。
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創會主席何繼良在立法會回答質詢時指出,3年疫情令器官移植少了很多宣傳,而此情況也不只是香港出現,而是全球的登記人數都有所下降,但他不擔心情況持續下去,因往年都曾試過因個別事件出現「退出潮」。他又同意芷希事件可能成為其中一個因素令市民選擇退出,因部份市民或有誤解,但其實相關制度也有其他國家實施,不會出現政府隨意將器官送到內地進行移植的情況。
英國首次器官捐贈登記急升69%
《追新聞》翻查資料,何繼良提及的「退出潮」發生在2017年,鄧桂思在屍肝輪候名冊排首位,但後來出現急性肝衰竭必須盡快換肝保命,其17歲女兒血型脗合但尚欠3個月才達法定捐贈器官年齡,因而無法捐肝。後來26歲女子鄭凱甄願意捐3分之2肝臟給鄧桂思,但鄧在手術後肝功能未能發揮下病況危殆,直至院方找到一個合適屍肝移植給她才渡過危險期。鄭凱甄不認為自己「白挨一刀」,反而希望自己挺身而出能推動社會關注器官捐贈,其高尚情操打動不少香港人,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兩周內急增逾千個新登記,登記名冊急增25萬人。出人意表的是,當時聯合醫院被揭發「開漏藥」導致鄧桂思急性肝衰竭需要換肝,令市民對器官捐贈失去信心,同年5、6月分別有885份、462取消器官捐贈登記,短短兩個月共有1,347人選擇取消。
至於,何繼良所指「全球」器官捐贈登記有所下跌,但以英國為例,透過NHS手機應用程式(App)首次器官捐贈登記的人數不跌反升,於去年8月錄得44.8萬人,較2021年9月的26.5萬人,大幅增加69%。根據NHS器官捐贈登記2020/21報告,全國有2,670萬人已登記器官捐贈,近4成國民已登記,只有200萬人選擇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