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香港|審計署要求公共圖書館加強審查   康文署稱需更長時間揀書令藏書量不達標

審計署周三(26日)發表新一份審計報告,提到公共圖書館的管理,認為康文署應該加強審查圖書館資料的工作,以維護國家安全,又指公共圖書館的中文書籍館藏連續幾年未達標。康文署表示審查工作已進行了兩年多,仍然未完結,亦已將發現不利國安的書籍下架;至於館藏不達標,署方就歸咎於武漢肺炎疫情令出版界萎縮致新書減少,同時署方需要更長時間審查書籍內容,確保不會違反「港區國安法」。

全港現時有70間公共圖書館及12間流動圖書館歸康文署管理。審計報告在公共圖書館的章節,開首就引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公共圖書館是「開展教育、傳播文化、開放包容和提供信息的有力工具,也是可持續發展以及在個體思想中樹立和平觀念和豐富所有個體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不過,綜合審計報告有關章節內容,就似乎跟《公共圖書館宣言》背道而馳。審計報告提到,康文署需加強檢視圖書館資料的工作,以維護國家安全,強調根據「港區國安法」,特區政府有憲制責任維護國安。

審計報告又提到,公共圖書館的新增藏書量未能達標,成人中文書籍的新增館藏由2018年至19年度起就連續四年不達標,而且情況不斷惡化,由2018至19年度99%落實率,跌至2021至22年度72%落實率;兒童及青少年中文書籍同樣連續四年未達標,最差僅達到84%落實率。另外,到訪公共圖書館的人次在疫情期間亦大減,由2019年3,470萬人次,減至2020年740萬人次,暴跌79%;即使2021年回升近一倍至1,410萬人次,但到2022年又再回落到1,190萬人次,審計署要求康文署加強鼓勵公眾到訪圖書館。

多本政治書籍國安法生效後被下架

康文署表示,自2020年6月底實施「港區國安法」後,公共圖書館在購買書籍及接受書刊捐贈時,就已將維護國家安全列為考慮因素,同時會因應收到的投訴,檢視館藏內容,會暫停外借甚至下架。署方如今已完成檢視顯然不利於國家安全的圖書館書籍,並已將之從館藏中移除,但整體的檢視工作仍在進行,由2021年開始對館藏內容進行初步檢視,截至今年2月仍未完成檢視及跟進工作。加上需檢視的書籍不斷增加,署方不可能為檢視書籍的工作訂出確切完成日期。

至於館藏不達標,康文署就回應稱原先所訂指標只是預計數字,並非確切目標,若硬性執行是不智做法;又指過去數年疫情打擊出版界,令書展停辦或縮減規模,都令到整體新書發佈量減少,包括中港台書籍。另外,署方亦需要更多時間揀選書籍,以維護國家安全,而可採購的合適書目亦減少。康文署又稱,世界各地的公共圖書館的到訪人次以至借閱量都逐步下跌,原因包括互聯網普及,資訊及娛樂觸手可及,實體圖書館難免受到影響。

翻查資料,康文署在過去三年將政治書籍大規模下架,包括多名現時身陷囹圄的政治犯的著作,例如黃之鋒的《我不是英雄》與《我不是細路:十八前後》、何俊仁的《我向霸權宣戰》、戴耀廷有份著作的《公民抗命與佔領中環—香港基督徒的信仰省思》,另外學者陳雲的多本著作、前立法會議員陳淑莊的《邊走邊吃邊抗爭》、已解散的學民思潮的《給穿過黑衣的人》,及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編著的《香港民族論》,都全部在公共圖書館被消失。

標籤: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