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牛津大學擔任校監的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即將退休,《電訊報》周六(14日)在其離任前進行訪問,彭定康警告指,多間英國大學對中國學生的待遇與其他國家不同,因為「擔心被中國政府責備」,但學術界對中國學生的依賴可能會逐步侵蝕英國大學的價值觀。無獨有偶,美國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以前中國留學生出國為了「逃命」,敢於批評中國政治;但現在出國的留美中國生是為了「鍍金」,有些人想在美中兩邊撈好處,對中國政治也變得沉默。
在《電訊報》的專訪中,彭定康在家中接受訪問,娓娓道來自戴卓爾夫人時代擔任內閣大臣、英國廣播公司(BBC)主席,以至大選失利後到港出任最後一任總督的點點滴滴。他將於下月退休,卸任在牛津大學擔任21年校監的公職。報道指,牛津大學自800多年前創立以來,校監一職通常是終身制的,他成為1715年、第2任校監奧門德公爵(Duke of Ormonde)以來,首位在任期內仍未離世的牛津大學校監。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英國執政黨對北京充斥不切實際幻想
彭定康在卸任前向英國工黨政府發出警告,若然英國不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英國多間大學繼續與北京過於親近,那麼英國充斥着不切實際的「幻想」(delusional)。他說:「毫無疑問地,面對中國學生,鑑於中國本身對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所代表的立場構成威脅,我們必須做好我們的部份工作,以免在高等教育上看到我們價值觀遭受侵蝕。」他解釋,英國部份大學在涉及中國的爭議情況時,與對應德國、印度或美國的態度迴然不同,尤其是在言論自由、研究自由和辯論自由的重要性,並不像對其他國家般堅定。
目前,中國留英學生超過15萬人,他們沒有家人陪伴下,擁有更多可支配的財產,僅「學費」一項就可為英國大學貢獻59億鎊(約606億港元)。彭定康指出,英政府希望高等院校繼續吸引中國學生,但又擔心惹惱中國,大學採取折衷方法限制教學內容。
國會情報與安全委員會(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ommittee of Parliament, ISC)的議員去年聲言,中國積極尋求「監控和控制中國學生在英國大學的行為」,並警告留英中國生充斥「一種恐懼和懷疑的文化」,並對大學、學者和學生施加壓力,以杜絕所有涉及損害中共的話題。
「怎樣確保學生不會因台灣、西藏或新疆話題受壓?」
《電訊報》早前跟進《追新聞》獨家報道,中國駐英使館曾向一家英國出版社發投訴信施壓,不滿其出版的GCSE中文教科書,在有關台灣的章節所使用資料含「中華民國」字眼。彭定康反問記者:「你怎樣確保中國學生或香港學生,在英國大學獲得的自由教育與德國學生、美國學生或尼日利亞學生一樣?你怎樣確保教他們的人不會因為台灣、西藏或新疆等特定話題而受到壓力?你怎麼確保中共不會將中國學生或香港學生的行為報告後『送中』?我意思是,我們不應對這些事情視而不見。」
彭定康呼籲執政黨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而工黨執政至今仍未將習近平掌控的政黨視為「威脅」,並揚言在公共衞生和實現碳中和計劃上與北京進一步合作。被問及英國應否提升中國風險級別時,彭定康說:「我認為應該。這一點已經被軍情六處(MI6)、軍情五處(MI5)和國會情報與安全委員會提出了。」他強調,這不是英國在挖掘冷戰言辭,而是英國在認知中國政府的行為,以及他們如何指揮其下屬的行為而得出的結論。
彭定康批評香港今年通過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通稱《基本法》23條)對香港特區來說是一個悲劇,中國承諾香港能有50年不變的自治權,以及集會、言論和新聞自由,但2020年生效的《港區國安法》實質上已撕毀了這一條約。他敦促全球領導人重閱條文,佐證「中國已違背了承諾」。
彭定康建議學費與學位市場價值掛鈎
對於英國大學目前面臨資金危機,學費維持在9,250鎊(約95,124港元),預計約四成的英格蘭地區的學府今年將出現赤字,擔心未來數月內可能出現大學倒閉的消息。彭定康認為,工黨競選承諾對當前的資金模式進行徹底改革,但改革方案尚未出爐,他呼籲改革應包括重新考慮部份的學位價值,認為學費與其在勞動市場中的價值挂鈎,「對護士、牙醫和律師的學費收取完全相同的費用是否合理?其他國家在個人和社會的成本和效益之間作出合理的區分,我們也應該這樣做。」
他又批評保守黨前黨魁辛偉誠政府煽動「文化戰」,警告他的繼任人也將面臨日益嚴峻的言論自由爭議。教育大臣方佩芝(Bridget Phillipson)早前已擱置前保守黨政府提出的《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案2023》,彭定康說:「關於文化戰的議題被過度吹捧,但我認為大學應該允許學術議題獲得充份和公開的辯論,例如英國歷史。」他又引述Simon Schama名言:「歷史本身是一場辯論」,可以對大英帝國的角色進行理性辯論,包括在殖民主義方面帶來的好壞,「我厭惡的是,當嚴肅的辯論被扭曲,試圖將今天的道德觀或道德標準強加於過去發生的事情,或者假設辯論可以由一種狹隘的身份觀點來決定。」
他期待退休後能夠「多讀書、多寫作、多看電影,以及做園藝」,並會密切留意保守黨黨魁選舉,而保守黨未來的方向,他希望該黨仍會是「被認識的保守黨」,並引述Andy Street近日的評論指,若然保守黨對法拉奇(Nigel Farage)變得過於迷戀,這將會致命的,令保守黨多年內都淪為反對派。
林培瑞:新一代留美中國生出現意識分裂和恐懼
美國漢學家、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監特聘講座教授林培瑞接受台灣中央社訪問時也提到中國留學生的轉變。這位曾把中共視為天安門民主運動領導人之一的方勵之及其妻子李淑嫻帶入美國大使館避難的「中國通」,數十年來教授過不少中國留學生,他認為,以前的中國留美生出國為了「逃命」,當時中國政治及經濟都不好,他們當中有些人曾遭到政治逼害,很多中國學生看到中國糟糕的一面,心裏對美國投射了一種慾望,「我常常需要跟他們說,美國並不是你所想像的一個天堂。比中國好是肯定的,可是你不要過度的想像。」
林培瑞指,上世紀90年代後,中國留學生的心態慢慢改變。很多學生閉着嘴巴,只埋頭讀書,「那種對社會批評的精神,或者沒有,或者不敢說出來」。最近10多年到美國的中國大學生激增,他們主要來自中產家庭,在中國未能考上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父母將他們送到美國讀書,「我會比喻為『鍍金』,他們就是想美中兩邊撈好處」。
他憶述,曾有一名來自西安的學生在其辦公室神秘地問他,在「六四」到底是士兵殺學生多還是學生殺士兵多,但這學生在課堂上一點都沒流露出對「六四」的興趣,反映中國人腦袋裏有一種表層跟深層「意識分裂」的狀態。另一名中國學生希望獲得林培瑞推薦入讀研究所,他提議透過視訊對話了解一下,視訊時,學生要求關掉錄音功能。另一名學生一直沒有表現自己的政治立場,某年該學生要回廣州,才跟林培瑞說,自己會在廣州為異見人士艾曉明工作。林相信,這一切源於恐懼。
林培瑞認為,中國年輕一代的意識分裂跟恐懼,長遠會對社會造成甚麼影響,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號。「在中國24小時都被監視,日子久了,會不會變成習慣了、接受了?」隨着美中關係不穩,兩國學生交流人數近年有所減少,美國學生到中國留學的減幅較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年4月在X平台上發文,指美國學生赴中留學大減至2023年的700人。同月美聯社報道,目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維持在近30萬人。
英國《電訊報》/中央社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