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影評| 《周處除三害》港式台灣暴力電影爆紅中國 封禁反社會仇殺新聞資訊的極大諷刺?

被指為「充滿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癲狂奔放」的台灣暴力血腥電影《周處除三害》,去年10至11月在台灣與香港上映均叫好不太叫座,但想不到在今年農曆新年假期後,獲准於中國大陸放映,竟成了一匹票房黑馬。至本月8日上畫9天,《周處除三害》的票房已突破2.9億元人民幣;碰巧該套電影近日亦在Netflix上映全無刪剪版,再次帶動中、港、台傳媒與網民的熱烈討論,蔚為奇觀。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這部電影之所以充滿過去港產片的「癲狂奔放」打鬥場面與暴力美學,皆因導演與編劇就是多年前憑《江湖》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獎的黃精甫;對不少30歲以上的香港觀眾而言,確實既熟悉,同時又帶點新鮮感。然而,很多中國大陸觀眾在觀影後,都對電影所帶來的觀能刺激甚為驚訝,有中國網民不知是真傻還是扮無知,以為真實的台灣社會就同電影一樣暴戾乖張,直言「希望台灣早日回歸祖國懷抱!」

《周處除三害》的故事人物設定十分有趣,中英文的片名已經起着「畫龍點晴」的作用。《周處除三害》直接取自連小學生都識的「周處除三害」故事,包括主角「周處」(阮經天飾演的陳桂林)在內,「三害」是指三名為害人間的惡人。而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即豬、蛇與鴿。根據網上公開資料,原來這三種動物,分別是佛教三毒「貪、嗔、癡」的象徵。鴿代表「貪欲」,蛇代表「嗔恨」(易爆易怒),而豬則是「愚癡執迷」(不明是非)。編劇兼導演黃精甫巧妙地用上豬、蛇與鴿,隱喻電影中三名惡人的性格與罪惡,並貫穿全片的劇情推進,讓觀眾看得明白之餘,卻又不至於太突兀和說教,確實是神來之筆。在這裏不予「劇透」,留待讀者自行辨識與解讀。(註:在佛教教義中,除貪、嗔、癡,還有傲慢自大的「慢」,以及多疑多慮的「疑」,合稱「五毒」。)

「貪、嗔、癡」,從來都不只是小說、電影與劇場等作品的不朽題材,同時也是從古至今現實人類社會中的各種罪惡之根源。若說《周處除三害》衝擊中國觀眾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似乎有點誇張,但確實有不少中國網民對於這部充滿血腥暴力畫面的電影能夠在中國獲准放映,感到有點疑惑,甚至驚訝:「這樣的電影竟然能上院線?」很多中國觀眾因而帶着一種獵奇的心態入場觀看,這就如同一些影評所言,這種「窺探」心態讓一部原本在中國市場不被看好的電影,成了一匹票房黑馬。

有心水清的網民猜測,中國當局之所以容許該片在全國上映,不外三個原因:一是故事發生在台灣,而不是中國大陸;二是「惡人有惡報」的正向結局:三是電影中有「反邪教」的情節。筆者覺得,故事發生在台灣的這個原因,最能夠符合中共拿該部電影來做「大內宣」的意識形態需要,畢竟電影也是對人民內部進行認知作戰的重要工具。我們不妨代入負責電影審查的中共官員的角度去想想,現在難得有一部台灣的電影作品,將台灣本土描繪成黑幫橫行無忌、槍擊仇殺案頻生、警察對罪犯投鼠忌器的暴力乖張兼失序的社會,這對那些終日嚮往台灣民主、自由與美好一面的中國民眾,會有多大的衝擊!

難怪有報道指,有中國網民疑似「太入戲」,在微信大書特書,說電影反映真實的台灣社會灰色地帶太多了,如槍支泛濫,黑社會有組織罪行嚴重,醫療行業道德問題,受害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最後結論竟是「只能說希望台灣早日回歸祖國懷抱,攜手並進,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才是正道。」

或許讀者會質疑,這位中國網民是否「五毛黨」或專業「小粉紅」,但大家也不能排除現實中真的有不少這種「真心膠」,他們從小就受到中共愛國主義教育洗腦。再加上社會的資訊相對封閉,大多數能通過官方審查的影視作品都必須宣揚中共治下的「偉(大)、光(明)、正(確)」,更遑論新聞資訊可以反映現實社會中有多腐敗與醜惡。他們或許只知道,美國的校園槍擊案與種族歧視有多嚴重,以及台灣黑幫有幾猖獗,卻對於發生自己國家中的反社會與血腥仇殺案,可能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

山東日照市莒縣洛河鎮宅科村早前就驚傳發生一宗嚴重槍擊事件,兇徒至少槍殺21人。案發後整個村莊被封鎖,網絡一度被切斷,所有轉發與該案有關訊息的微博賬號都遭刪除,中國傳媒也完全看不到此報道,可想而知中國民眾能夠接觸到的這類消息有幾有限。但看不到相關消息並不代表中國民眾不會談論或「腦補」,網上流傳有關這宗血腥慘案的內情就有多個不同版本,情節曲折離奇,堪比天馬行空的電影橋段。

像山東日照市這宗慘案的血腥暴力案件或反社會罪行,在中國根本時有發生,但絕大部份通常都會被掩蓋。民眾想要知情,並非單純為了滿足八卦心理,而治安問題關乎他們的人身安全,兇徒犯案動機,事件背後是否另有隱情,均涉及公眾利益,必須予以正視。中共卻為了維穩而剝奪民眾知情權,根本就是斬腳趾避沙蟲。

據聞,《周處除三害》在中國上映的版本刪除不少畫面,包括尾段主角在邪教的新心靈舍「大開殺界」的一段戲。該段戲主要是諷刺邪教信徒的冥頑不靈與無可救藥,在畫面與意識上的而且確衝擊觀眾的道德底線,但對於電影故事的整體邏輯推進確實有此需要,因為主角一開始已是殺人不眨眼的大惡人,由始至終都貫徹他的「癡」。這是電影創作與想傳達的訊息,相信絕大部份喜愛此類電影的觀眾,也會明白這一點,亦懂得分辦現實與虛幻。然而,世事變化萬千,一切事情因由又豈能簡單約化為「貪、嗔、癡」?活在資訊自由傳遞的社會,我們深懂得知真相的重要性,但他們呢?還能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以戰勝意識形態的隔閡?篇幅所限,還是留待讀者思考。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標籤: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