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九合一選舉倒數二之一|「第一次選自己國家議員」 香港移台首投族投入對港感情冀台助港

被視為台灣2024年總統選舉前哨戰的台灣九合一選舉周六(26日)正式開打,包括香港移台首投族在內的台灣1900萬名合資格選民將選出包括直轄市長、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等9類地方公職人員,當中以台北市長選戰最惹關注。當日亦舉行18歲公民修憲複決公投,即立法院通過的「18歲公民權」修憲案交由公民複決投票,為台灣憲政史上首次交由公民複決。

香港移台「首投族」Pamela坦言投入對香港的情感:「『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希望佢哋認真諗吓,仲可以做啲咩幫忙香港」。丈夫Gerald則認為,「嗰年(2020年)我哋冇得選,蔡英文同韓國瑜爭,我哋都驚,如果畀韓國瑜選到(總統),大鑊」。第三次在台灣投票的港人林小姐(化名)則笑言「含淚投票」,「揀冇咁唔鍾意嗰個」;曾兩度在台投票的港人Ceci則繼續策略投票,亦支持「18歲公民權」。

移台港人「首投族」:第一次選自己國家議員

從事廣告業數十年的Gerald,2014年受友人邀請到台北開設Live House,開幕當日正是2014年9月28日,雨傘運動的開始。在台北開店並非一帆風順,Gerald的首兩間店分別因租金太貴及房東不續租結業。至2019年10月,Gerald在大安區開始第三間店「Rev-Now Live Music House」,營業至今。Gerald及太太Pamela為兒子未來着想,在2019年辦理移民程序。

身為移台港人「首投族」,Pamela形容是次投票,為「人生第一次,選一個為自己國家做到嘢嘅議員」。Pamela坦言,這票投入對香港的情感,「『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希望佢哋認真諗吓,仲可以做啲咩幫忙香港」。Pamela稱,在香港生活數十載,「香港人」這概念已植入體內,「流緊香港人嘅血,但而家係一個台灣人」。Pamela又認為,身在台灣,「唔係攞咗個ID咁簡單」,她亦支持通過「18歲公民權」,相信18歲人士有獨立思考能力,基於平等應獲得投票權。

台灣周六舉行18歲公民修憲複決公投,涉及把投票資格年齡由現時的20歲下調至18歲,讓年滿18歲的台灣公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據中選會8月中旬公佈的選舉人數約1,930萬人,選舉當日至少要有965萬人投下「同意票」,18歲公民權修憲案才能正式成立。

Gerald直言,投票是「做返公民責任」,「嗰年(2020年)我哋冇得選,蔡英文同韓國瑜爭,我哋都驚,如果畀韓國瑜選到(總統),大鑊」。Gerald續指,身在台灣,應放眼世界,了解俄烏戰爭及台海關係,「香港係冇得救,我好悲觀。除咗共產黨落台,我哋咩都冇得做。國安法之後,改變唔到,啲人走得就走」。

非首投族港人林小姐:「揀(投)冇咁唔鍾意嗰個」

第三次在台灣投票的林小姐(化名)指,會考慮不同候選人及政黨的作為,惟仍然「含淚投票」,「喺台灣投票,揀(投)冇咁唔鍾意嗰個」。林小姐察覺,上兩屆選舉氣氛較為激烈,今次選舉則更多年輕人鬧民進黨。林小姐認為,「香港人喺呢度,要睇多啲呢個世界嘅嘢。香港藍黃分得好清晰,直接俾中共壓落嚟,建制派掌握所有資源同決定權,但台灣唔係」。林小姐反問,在台灣,「建制派係邊個?係民進黨,但唔係好似香港咁,百年執政」。

林小姐慨歎,台灣與其他民主國家有所不同,「大家搏命監督在野黨」,而非監督政府。她認為,在台港人應多了解台灣政治,「唔係事必投邊個黨,要睇吓唔同嘅嘢。投票,唔係淨係為反唔反共」。她坦言,「香港人唔跳出嚟,嘥咗。出咗嚟,有個機會睇吓唔同世界,係好現實,邊個話一定美好」。她以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出現「邊投票邊開票」亂象為例,指當時無黨籍柯文哲以0.3%差距險勝國民黨丁守中,「好大醜聞,喺台灣消失咗。當時打倒咗國民黨,對於執政黨,係佢哋要嘅結果。但唔係打著咩旗號,可以為所欲為」。她又揶揄,是次選舉候選人簽署「捍衛台灣絕不投降承諾書」,只是政治公關騷,「簽嚟做咩??家選市長,市長可以決定到咁多嘢,國民黨執咗政啦」。

非首投族港人Ceci:2020年為投蔡英文  申請身份證

在台灣生活16年的Ceci(化名)指,是次為第三次在台灣投票,她為了在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投給蔡英文,特地申請身份證。Ceci坦言,當時認為香港需要台灣的支持,不希望韓國瑜當選,於是策略性投票。Ceci去年參與公投,她一直跟進核能議題,認為必須把核四完全停下來;亦關心大潭藻礁,希望三接有更好的審視機會。

大潭藻礁是去年四大公投的其中一項公投項目,主要是希望民眾表態,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的海岸及海域,提案人為潘忠政。項目最終以逾390萬人贊成,逾416萬人反對下,不獲通過。

Ceci坦言,對於是次九合一選舉,她則較為冷感,除了關注「18歲公民權」,其他部份投票意欲不高。Ceci應為年輕人無法投票實屬不公,為何18歲人士的投票權,要由近千萬人同意才能通過。她又稱,策略上,她不可能投給國民黨,因為國民黨多年來的親中路線並無改變;工作上曾接觸過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並不喜歡由他創立的民眾黨,所以亦不可能投給依循柯文哲規劃但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台北市長選舉的黃珊珊。

Ceci回想,來台後才首次回港投票,曾在港三度投票。當年她第一次投給區議員,不太了解其工作,其後不太相信議會政治,認為反正有人當選,便無再回港投票。直至朱凱迪參選,Ceci在反高鐵已認識朱凱迪,所以特地回港投票。Ceci直言,當年很高興透過行動支持朱凱迪,雖然不少人認為朱凱迪很「膠」,但他持續關注環保議題。

至2019年區議員選舉,Ceci當時相信地區年輕人有機會趕走建制派,讓人充滿希望,所以無論多困難都要回港投票。Ceci憶述,當日上午8時半已到投票站,雖然要排一小時隊,但非常值得,該名候選人亦勝出。

Ceci稱,香港的經歷教會她,應努力了解和投入當地公共事務,選民力量雖然很弱,但仍然要相信累積起來會有力量。她慨嘆,香港人在外地,只能靠自己及相關團體,政府只是減少阻力,不能盡信。她認為,台灣自身處境特殊,她對政府不抱太大希望,傾向投給較不親中或支持香港議題候選人。對於地方選舉,她亦會考慮候選人是否對地方治理或生活相關事情提出合適建議。

標籤: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