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居,有人說是砍掉重練。離開熟悉的家人、朋友、工作、社區、城市、文化,一切重新學習、重新建立。
當失去一切時,大部分人都認為專業資格很重要,因為這些跨國認可的證書,在身份重塑和求職時提供了一份安全感,讓人在異地不至於完全失去自我定位。
這位建築師學習能力很強,讀書成績優異。無論在校園、職場,還是在教會,她一直是那個「很乖、很正面」的服侍者。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離開香港工作、來到英國後,生活節奏慢了下來,讓她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她發現,在過去高壓、繁忙的工作環境中,自己積累了不少勞損,無論是身體、情緒,還是心靈,原來都留下了之前從未發覺的創傷。而且,她習慣性地把自己擺在很低的位置,忽略了自己的需求與感受。直到此刻,她才真正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於是,她放下了在英國成為建築師的「正途」,轉而開始一場屬於自己的療癒之旅。她主動約見輔導員,回溯童年經歷,探索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她開始學習「善待自己」,學會真切地認同自己的價值。
對許多現代都市人來說,這並不容易。簡單的道理,卻是易學難精。但她確切地感受到,在這場與自己的和解之後,生命已經大不相同——她變得更一致、更光明,也更快樂。
她積極學習表達藝術治療,接觸不同流派的輔導方法,並將這些經驗與他人分享。她開始舉辦講座和工作坊,為參加者創造自由而安全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感受自己、探索自己、善待自己。
她不止是導師,更是一個過來人。這個身份,讓她能夠更貼近、理解每一個需要同行的人。而且,相比建築師的身份,她更喜歡這個助人者的角色。
如今,她已在英國創立了一家精神健康服務機構,專門服務香港人及當地社群,將自己的療癒經驗化作助人的力量。
未來,她會再次成為英國的建築師嗎?
畢竟,與慈善機構的種種不確定相比,建築師的收入更為豐厚,生活也更為安穩。
對此,她沒有答案,也不急於作出決定。
因為現在的她,已經在蛻變後看見了生命中更多東西,擁有了更多可能性,也更能從容地面對生命的流變。
作者:泰來
專欄介紹:
來英數年,我像麥泰來般走過不同地方,遇見許多香港人。每個故事都蘊藏韌性與希望,是否極泰來的見證,也開闊了我的眼界,給我力量。
現在,我將這些故事與你分享,或許生命真的有更多可能性。
(故事背景有一定程度修改,也得到當事人批准刊登。)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