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5年.追專訪蔡俊威︱《左右紅藍綠》抨警理大圍城 政治清算教席難保 移加延港式文化

【引言】

遭建制陣營標籤為「仇警講師」的蔡俊威(Sam),2019年11月「理大圍城」期間,為香港電台時評節目《左右紅藍綠》擔任嘉賓主持,批評警方圍攻行動血腥,而緊隨其後的是一次次「秋後算賬」政治行動:節目下架﹑警方去信教育大學施壓。直至教大展開內部聆訊,他恍然明白這場政治清算不會輕易結束,「原來佢(校方)唔想咁樣close file,原來佢會想加快,喺你走(約滿離職)之前有個了斷。」最終蔡俊威決意離開香港,在海外延續其香港研究工作﹑保存港式文化。


2020年4月20日,通訊局投訴結果出爐那天,Sam原本相約一名學者討論香港前途的議題,赴會途中手機突然震動未止,翻看屏幕他才得悉,他在《左右紅藍綠》作為嘉賓主持的集數,港台獲發嚴重警告。

「我引用嘅言論全部都有references﹑有晒清楚嘅source,包括立法會﹑保安局﹑警方嘅文件﹑當時人嘅講法同埋報道,但出嚟嘅報告都話我引用不知名嘅Source,可能佢(政府)自己嘅 Source都當成不知名吧?」評論背後的分析和論證,最終被通訊局以短短數十字概括,但面對肅清的社會氣氛,Sam只能跟隨這座城市一同「失語」。

「我得到嘅提醒係,唔好作出任何回應﹑反駁﹑反抗,唔好再出現喺媒體。」——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前講師蔡俊威

個人發展遭全面隔絕

在風尖浪口下,Sam在港的發展幾乎遭到全面隔絕,教大通過的內部升遷突然煞停,原本展開的研究項目合作方突然撤出;而當時的學術界也風起雲湧,課室出現無形旳紅線,他開始思索說話會否被「抽秤」,而這種「抽秤」又會否影響到他人。

「我好有自信地覺得唔會self-censor(自我審查)自己講嘅嘢,原來真係落到場講嗰陣,有啲無形嘅壓力自自然然會發生。」有次課堂上談及國際法與香港有關的討論,有中國生對其說法提出質疑,「去到嗰刻會收一收掣⋯⋯某啲議題變成禁忌,呢種學術氛圍下好多嘢做唔到落去,當去到要諗自己應唔應該講嘅時候,其實已經有問題。」

校方加快聆訊:原來唔想就咁close file

在種種壓力下Sam未曾想過離開,直至教大展開內部聆訊時,校方出示厚厚一疊的調查證據,當中包括Sam在個人社交媒體發表的言論,「令我個刻『叮』一聲,原來佢調查咗好耐。」他才理解到,校方會滲透員工的私生活蒐集資料,員工的私生活亦成為政治審查的一部份,而自己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的例子。

Sam其後向教大表明「約滿離職」的意願,認為「自行了斷」後事件就告一段落,但事與願違,「原來佢(校方)唔想咁樣close file,原來佢會想加快,喺你走之前有個了斷;原來個件事,唔係純粹我想離開就完咗,原來佢要一個結果出現。」校方一直強調「需要一個交代」,但如何「交代」,Sam不得以知,於是聆訊中途他決定移民,搭上航班離開香港。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承傳首階段:保存文化

「離開咗香港嘅香港人,係一個咩狀態嘅香港人,我哋對於香港嘅想像係點?」

移居的生活穩定後,Sam開始重拾和昔日相似的工作,在港加聯擔任政策研究員,處理加拿大香港人救生艇計劃相關倡議,又以學者身份繼續為海外媒體進行時政分析,同時嘗試在外地展開香港的議題推廣和研究。

Sam抵埗後察覺不少中文書籍蘊藏在社區不同角落,老華僑將珍藏帶來加國,若無法傳承就送上堆填區,因此萌生「漂書會」的念頭,於是四月初他在多倫多舉辦當地首個大型中文漂書活動「好書漂流港」,凝聚不同世代喜好中文書的人。「唔同嘅書反映緊捐書人嘅知識體系,佢過往睇過咩書﹑有乜嘢喺個度。」活動反響最終超出預期,最終收獲近萬本書,當中不少更與香港主題有關,譬如1997年6月加拿大《明報周刊》,正值香港回歸前夕,受訪者就是黎智英,講述他對於香港前途的想法。

香港文化的定格和遷入

隨着本土文化跟隨移民潮浮游各地,人氣男團MIRROR的宣傳海報在多倫多的港式店鋪隨處可見, 「好多流行文化符號,呢度嘅人繼續消費,其實係一個心靈慰藉﹑填補緊我係一個香港人嘅身份認同。」Sam以加拿大的舊式港語為例,「最簡單港式餐廳食嘢用嘅『和菜』,我哋呢個年代冇呢個講法,但原來上幾代曾經有呢個用字。」而新一代移民的用語,例如「中伏」,部份舊移民反覺新奇。

「呢度定格咗某一個年代香港語言嘅用語同文化,我哋新一批人嚟到之後,點樣將呢啲嘢疊加上去,豐富喺到嘅香港符號厚度同質感。」他希望展開在地的香港文化研究,加強新舊移民之間對於香港社區的討論,推廣港人身份認同,令香港文化和地域因素無需扣上關係。

香港「告別式」

再次談及經歷,Sam形容自己猶如文革期間最早期被批鬥的人,「無論有冇嗰件事,香港都已經改變咗,所以件事發生得早可能對我嚟講係一件好事,令我早啲了斷對香港嘅想像 。」而這些文化活動與研究,對他而言就是一種「圍爐」和重新療癒的過程,也為經歷相近的港人提供一個交流場所,重新思考香港的過去和未來,「心理學有一個講法就係,你要經歷好多階段,你先會真正move on到,係一個治療過程嚟。」

隨着《港版國安法》及《基本法》23條先後頒佈後,「新香港」和「舊香港」已大相逕庭,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港人再談及香港,是指向符號上的香港﹑地域上的香港﹑抑或是文化上的香港呢?

「我只可以很樂觀地去講,香港不會純粹地消亡,在乎係我哋用咩方式去保持,甚至我嘅想像係,香港喺呢度(加拿大)生出嚟。」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