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卑詩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社工學院公佈「救生艇計劃」移加港人第二階段問卷調查報告,主要針對受訪者的身心健康,以及適應新生活等狀況。負責調查項目的殷妙仲教授發現,相對於2023年進行的第一波調查反映有超過80%受訪者「渴望或是強烈渴望」未來在加拿大定居,但今次調查的最新結果顯示僅有7%表示「不會留下來」,有43%回覆「不確定是否留在加拿大」,反映真正願意留在加拿大的新移民開始動搖,結果令他感到非常驚訝,並形容已敲響警鐘,擔心「年輕人衝動來到加拿大,衝動地離開。」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調查於去年9月8日至10月10日期間進行,有636名受訪者為有效數據,當中53.1%的人持開放式工作許可入境(Open Work Permit, OWP),即所謂「Stream B」;24.4%受訪者持Stream A的讀書簽證,即大部份受訪者通過2021年6月公佈推出「救生艇計劃」(Hong Kong Pathway)選擇到加拿大落腳;而受訪者大多數(71%)年齡介乎35至54歲之間,62.4%為女性,約三分一年薪低於全國最低工資水平25,252加元(約13.8萬港元)。
卑詩大學社工學院上周三(19日)就調查發表結果,大部份受訪者擁有高學歷、操流利英語,並可隨時投入職場,但永久居民身份審批時間被拖延後,不利他們進入職場工作;惟受訪者在缺乏政府支援下,仍表現出強韌的適應力,整體身體和精神健康仍然良好。
調查顯示,受訪者主要壓力來源包括就業(56.3%)、永久居留身份申請(54.9%),以及財務困難(37.9%),在過去一年,透過救生艇計劃移加港人的永久居留身份審批程序緩慢,去年11月更發生多宗因移民部信件內文有誤,令部份在等候永居身份期間無法工作,引致港人社群對加拿大政府怨聲載道。
由於救生艇計劃申請人無法獲得加國政府提供的新移民服務,在遭遇情緒困擾時未能得到專業人士協助,在日常生活中「有點」或「非常困難」的首三項,包括尋找符合他們期望的工作(79.2%)、獲得可負擔住房(69%),以及獲得醫療保健服務(59.5%)。另外,超過半數受訪者感到孤獨,但仍有60.8%表現出對他人信任,大多數(76.4%)的受訪者會在加拿大的親友間尋求幫助,只有26.6%尋求政府資源協助,而84.3%表示沒有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或疾病。
殷妙仲教授發現,2023年的第一波調查指大多數受訪者稱沒遭遇過種族歧視,但第今次第二波報告則有24.7%受訪者稱受到不同程度種族歧視,並有超過34%感覺自己是個局外人,顯示在加拿大時間愈久、經歷更多,壓力也增加,這都值得個人、社團、政府關注的情況。
他接受加媒訪問時表示,來到加拿大的年輕人要多累積社會經驗、建立社交網絡聯繫,好好裝備自己,最壞的情況是遇到不順利立即走人,回流香港或去了其他地方,希望他們認真考慮清楚,為甚麼而來,因為每一步都會影響未來,任何移民都需要時間建設和計劃的,不要浪費人生幾年光陰。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