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陷上台以來最大執政危機。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突然辭職,表明與杜魯多在應對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擬加徵關稅的立場上有嚴重分歧。事件再度觸發執政自由黨內對杜魯多的逼宮,多個在野黨派亦促請杜魯多下台。加國傳媒指,杜魯多正考慮辭職或提前大選。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帖,再次稱呼杜魯多為加拿大州州長。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方慧蘭周一(16日)在向國會發表秋季經濟報告前數小時突然宣佈辭職,並在社交平台上載呈交杜魯多的辭職信,披露兩人在經濟政策上出現嚴重分歧。方慧蘭在信中提到,特朗普威脅上台後向加拿大徵收25%關稅,形容加拿大正面臨嚴峻挑戰,須保留財政實力嚴肅應對,但質疑杜魯多寧願選擇將資源花在政治噱頭,有損加拿大利益。杜魯多隨後宣佈,委任公共安全部長勒布朗(Dominic Leblanc)接任財長。
曾擴大「加拿大救生艇」計劃的前移民部長跳船
See my letter to the Prime Minister below // Veuillez trouver ma lettre au Premier ministre ci-dessous pic.twitter.com/NMMMcXUh7A
— Chrystia Freeland (@cafreeland) December 16, 2024
方慧蘭辭職再次觸發執政自由黨內對杜魯多的逼宮。今年10月最少24名自由黨國會議員曾聯署要求杜魯多辭職,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指,方慧蘭今次辭職後,自由黨舉行黨團會議,最少7名議員認為杜魯多應下台。連同方慧蘭在內,杜魯多政府今年以來有多達8名內閣官員辭職或不尋求連任,包括任內有份擴大為港人而設的「加拿大救生艇」計劃的前移民部長弗雷澤(Sean Fraser),他於周一(16日)宣佈辭去住房部長職位及不尋求連任。
保守黨黨魁批自由黨政府財赤估錯數
各大主要在野政黨包括保守黨、新民主黨、魁人政團均呼籲杜魯多盡快辭職。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批評,新公佈的秋季經濟報告顯示聯邦政府嚴重超支,財赤由原先估算的400億加元(約2,171億港元)大增至620億加元(約3,366億港元),批評自由黨執政的9年期間,加拿人生活倒退,無法應付食物、電費、住屋等開支。
Liberals forced Freeland through her already out of control fiscal guardrail of $40B.
Canadians can't afford to eat, heat or house themselves after 9 years of Liberal inflationary spending.
Sign here if these Liberals are not worth the cost: https://t.co/oshR2VRQPr pic.twitter.com/IS9knfq2VE
— Pierre Poilievre (@PierrePoilievre) December 17, 2024
自由黨屋漏兼逢連夜雨,在周一舉行的哥倫比亞省Cloverdale—Langley City選區國會補選,由保守黨候選人Tamara Jansen以超過66%得票率輕鬆勝出,自由黨候選人Madison Fleischer僅得16%得票率,未能為自由黨保住議席。今次以來因為自由黨國會議員辭職而舉行的3場補選,自由黨全部落敗。杜魯多領導的自由黨現時在國會338個議席中仍佔153席,雖然仍屬國會最大黨,但議席不過半,成為少數派政府,過去兩年主要靠跟國會有25席的新民主黨簽署協議守住不信任動議最低門檻。不過,新民主黨黨魁駔勉誠(Jagmeet Singh)今年9月已宣佈廢除兩黨協議。
杜魯多民調支持率僅及對手一半
杜魯多對於會否下台暫時未有公開回應,只稱日內有決定。加拿大傳媒CTV引述消息稱,杜魯多正考慮辭職或提前大選。加拿大大選原定最遲明年10月舉行。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最新民調顯示,現時博勵治的支持率達42.9%,杜魯多只得21.8%,雙方差距接近一倍。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周二(17日)在社交平台評論方慧蘭辭職,形容對方行為「惡劣」,無助現時極度不滿的加拿大人達成任何協議;又再次稱呼加拿大是一個「偉大的州份」,杜魯多是「州長」。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