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活著,但已經死去;有些人已經死去,卻仍然活在我們心中。在今日紅海翻湧的香港,一首歌可以被禁,一場演出可以被取消。但記憶無法被抹去,這正是最新邵家臻傳記紀錄片《停留是剎那》存在的意義。該片亦回顧了雨傘運動、反送中運動和後反送中時代的變遷,時間線大約橫跨2014年至2025年,是一部難得的作品。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這部由旅居紐約導演陳耀成(Evans Chan)執導的紀錄片,本來不在他的創作計劃內。2018年的一次邵家臻訪問,無心插柳,卻成為一段歷史的見證。沒有人料到,這場對話竟成為一場未完的告別。2025年,邵家臻因胃癌離世,享年55歲。這場突如其來的告別,讓影片不僅是紀錄片,也是一場情感與記憶的追索。
邵家臻,一位無條件愛香港的人,一位堅持理念不輕言妥協的人。他曾經是立法會議員,是「石牆花」的創辦人。在2019年4月的「佔中九子案」判刑後,他在立法會發表最後一次演說:「停留是剎那,轉身是天涯。本人就此作別。」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這句話會成為日後紀錄片的片名。更沒有人想到,他會於2025年離開我們。
影片不僅是導演對邵的懷念,更是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哀悼。在雨傘運動、反送中運動後的時代洪流中,香港人失去了太多太多。而《停留是剎那》正是一部見證這段時代變遷的作品。片中不乏導演與邵家臻的WhatsApp對話截圖,白色恐怖使他們逐漸疏遠,這也是不少移英港人與留港親友的真實寫照。那種遺憾與無奈,貫穿了整部影片。
然而,《停留是剎那》並不只是關於失去,它也關於堅持。近年這類香港社運紀錄片往往成為香港人療癒歷史創傷的方式,一方面帶來傷感,另一方面也帶來力量。觀眾仍能透過影片審視香港的處境,重溫那些曾經發生的故事,提醒自己為何選擇離開或留低,又為何仍對這片土地念念不忘。
在今日被壓抑的香港,這部紀錄片猶如一本被囚禁的書,等待著飛出去的那一刻。它記錄的不只是邵家臻的人生,更是一個動盪時代的縮影。導演坦言,這部影片仍是一個「work in progress」,或許,這正是香港的現況——故事還沒有結束,未來仍在書寫。
不過,如果要讓這部影片衝出國際,讓更多非香港人理解,或許可以補充更多背景資料:為何爆發雨傘運動?為何港人會如此「激進」?為何邵家臻選擇成為社工,又為何投入社運?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只是他個人的選擇,更是香港這十年歷史的一部分。
《停留是剎那》,記錄了一個可愛而勇敢的人,記錄了一座城的變遷,記錄了一段仍未終結的故事。
作者:林兆彬
前油尖旺區議員(旺角東)、影評人
《追新聞》歡迎讀者投稿,本平台保留刪改權,一經採納刊登,不另作通知。投稿請電郵至 info@thechasernews.co.uk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