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聯邦選舉已進入最後階段,四大黨候選人也參與了兩次全國電視辯論。不知有多少港人移民有觀看直播,真正去深入了解各黨的競選政綱?這與自稱爭取民主的香港人,永遠只能支持反對黨不同。加拿大選民手中的一票能影響國家的治理方向,尤其在美國及其他外來勢力威脅的情況下,每一票都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國家的存亡。
筆者近日觀察了社交媒體上一些港人的討論,希望以下分析能有助港人移民了解加拿大政治及可擔當的角色。
左膠當道?港人盲點何在
筆者想先以特朗普上任之初大力批判的「多元、平等與包容(DEI)」政策與港人喜用的「左膠」標籤作為切入點。
隨著社會進步注重平等權利,新移民與加拿大的邊緣化族群不少受惠於DEI帶給他們的社會待遇,例如對本國專業身份的認可、更均等的就業機會、學術研究及藝術題材、社會中的能見度等;不過許多港人移民,尤其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往往反對DEI而不去了解其真正意義,更沒了解到自己正是DEI的受惠族群。這種言論反映了他們對於自身身份的困惑與對社會變遷的抵觸。
慣於二元對立的港人,在面對否定或反對的事情或人物時,一起手就用上「左膠」標籤。最吊詭的是,在香港一向支持民主派的人,來到加拿大反而支持美加的保守派,把民主派或非保守派一律地打成「左膠」,連諸如「自由亞洲電台」等民主媒體都可以打成「左膠媒體」甚至因其被關閉而興高采烈。這類表面上看似由左轉右的政治取態,其實只是港人一直以來右傾民綷主義的表現;同時,這種取態也解釋了香港人其實以來一直偏向保守,就算來到較左傾崇尚個人自由的加拿大,他們仍然抱持同樣的價值觀,故此,自以為與加國保守勢力不謀而合。
香港人的政治情感錯置
香港人對於香港政府的不信任與厭惡早已根深蒂固,往往選擇消極抵抗各項政策,尤其是在新冠疫苗接種問題上,許多人將邏輯正確的公共衞生政策視為「逼針」、「侵犯自由」的手段。這種對政府的不信任,伴隨著網絡上中俄散播的假消息,使港人移民在來到加拿大後依然保持著對各級政府的懷疑態度,並延伸至新聞與資訊層面,例如把主流媒體視為「假新聞」,改而從非正式的渠道接收新聞資訊作「獨立思考」,這使得他們在面對保守派的言論時,更容易被不明的消息來源及港人意見領袖的煽動而逐漸脫離現實。
在疫苗問題上,保守派的言論正好迎合了港人對「自由」的渴望,卻不自覺地成為了反對自身利益的工具;對於破壞公共秩序的「自由車隊」,網紅如鄭敬基、劉細良等人與保守黨博勵治不約而同地大力支持,一些港人更把之與香港的抗爭者相提並論,卻不知這些人事實上打著「自由」旗號,在首都渥太華全天候擾民,甚至對路過的亞裔居民動粗。在這議題上,港人移民及網紅皆顯得離地而片面並與主流價值背道而馳 。
港人選民眼中的重要議題,真的重要嗎?
如鄭安玲在《紐約時報》中所指出的,亞裔美國人常常被視為「白人旁邊的存在」,卻又不被真正接納的尷尬位置,處於政治和文化中的一個奇怪卻方便的「真空地帶」,仿如政治上的「鍾無艷」。在加拿大每到選舉期間,保守黨就經常利用與亞裔社區特別關心的議題來爭取選票,尤以毒品與性小眾的議題為主;然而,如果有留意加拿大社會的話,就會發現這等議題與廣泛選民普遍關注的議題之間存在著重大差距。
今年3月17日民調公司Leger的研究報告指出,41%加拿大選民擔心特朗普的關稅及侵略、18%關心通漲、10%關心樓價可負擔程度、9%擔憂醫療系統;保守黨重點向港人移民推銷的議題,如計入「罪案與公共安全」一項,僅佔1%不到,敬陪末席;性別教育議題,更是十大不入。
港人移民對於自由黨及新民主黨的批評往往集中在毒品問題上,指責自由黨在2015年推動的大麻合法化政策,卻忽略了毒品問題其實是三級政府的責任,並且在保守黨執政期間也已經開始出現。這種一味指責兩黨的做法,顯示出港人移民在政治分析上的片面與對現實加拿大社會的差距;記得一則2019年的保守黨中文文宣如此著墨:「杜魯多支持大麻合法化,所以他支持硬性毒品合法化」。這種近乎造謠的文宣是否反映保守黨眼中的華語選民質素就是如此了了?
此外,近日在民調中表現不佳的保守黨黨領博勵治,早前公開表示會「支持」加速審批港人「救生艇」的進度,引來香港人的支持。然而,這樣的承諾是否真的有用?是否真的可信?此番言論是否與該黨的移民政策相悖?這些問題仍然值得深思。
此外,自由黨在港人選民眼中普遍被視為親中,但事實上,保守黨黨內也同樣存在親中的傾向,博勵治本身也深陷印度政府干預黨領選舉的醜聞之中;港人移民也大多忽視他一直不肯獲取安全許可,閲讀CSIS外國勢力干預報告的嚴重問題。這種對於政黨的簡化認知,使得港人移民在選擇支持的政黨時,未能全面考量各方的立場與政策。
極右勢力
白人至上的極右勢力在特朗普2016年首次當選後開始乘勢而起,並在疫情期間進一步擴大。加拿大的極右派系「人民黨」在此背景下脫離保守黨於2018年創黨,打著「個人自由」的旗號,實則試圖摧毀行之多年維護社會穩定的制度。該黨政綱包括無限期暫停新移民以解決住屋問題;取消所有氣候變化計劃;取消所有DEI政策;進一步打壓跨性別人士生存空間;不再聽取世衞指示等。這種運動的興起,反映了部分社會人士對於現有制度的不滿與反抗,但同時也揭示了其潛在的危險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港人移民作為逃避極權掌控,來到加拿大尋找自由的群體,卻不幸地被利用成為摧毀他人自由的工具。這一現象尤為可悲,因為他們原本是希望能夠在新的社會中獲得更好的生活與自由,部分人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極右勢力的支持者。
極右勢力的言論中,常常出現對於特朗普式「郵寄選票不公平」的無理指控,並將衞生部的疫苗接種政策視為「監人打針」的手段,甚至鼓吹對否定的政治人物訴諸暴力,這些行為正一步步撕裂加拿大的社會結構。這種極端的反應不僅無助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社會的分裂與對立,也影響到本地社會對香港人的觀感 。
結語
總的來說,加拿大的亞裔選民,特別是來自香港的移民,正面臨著身份認同與政治取向的重大挑戰。在選擇支持某一政黨時,面對各種承諾與選舉策略,港人移民應該更加謹慎,評估這些承諾的真實性與可行性,思考支持該黨的理由,是否僅僅是基於對自由的渴望,還是因為被某些政治言論所誤導?在這個多元的社會中,港人移民需要更全面地理解各種政策的影響,並在選擇支持的政黨時,考慮其他政策帶來的長期社會影響。
在未來的選舉中,港人移民應該更加積極參與政治討論,藉著參加社區論壇和選舉活動,了解各政黨的政策立場,了解政策的真正影響,並在選舉中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例如助選或捐款支持,並用選票作出明智的選擇。
港人移民也需要建立與其他社區的聯繫,尋求共同的利益與目標,增強政治影響力及網絡,促進更廣泛的社會變革。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聲音,也能在新的社會中找到真正的自由與尊嚴。
在面對極右勢力的挑戰時,港人移民應該保持警惕,並對那些試圖利用他們的恐懼與不安的政治言論保持批判的態度。這些言論往往以「自由」和「安全」為名,實則可能會削弱社會的包容與穩定。港人移民需要認識到,真正的自由並不是以剝奪他人自由為代價,而是建立在互相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上。
最後,港人移民在追求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反思自身的責任。他們在加拿大不僅是尋求庇護的個體,更是社會的一部分。透過積極參與政治與社會生活,港人移民將能夠為加拿大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並在這個多元社會中找到真正的歸屬感與一席之地。
如果讀者想了解自己的政治取向較適合投給哪個黨派,可以到以下連結回答三十條問題便可略知一二:https://votecompass.cbc.ca/
作者:林國賢
《追新聞》歡迎讀者投稿,本平台保留刪改權,一經採納刊登,不另作通知。投稿請電郵至 info@thechasernews.co.uk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