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禮物|修訂《逃犯引渡條例》的涵義 –【第二十七章:反送中運動的啟示 – 香港未來的出路與社會心理健康】

親愛的讀者:

這次「反送中」抗爭運動遍地開花,給我們最重要的反思是「一國兩制」應如何正確地走下去。首先,香港的問題應由香港人自己解決,但目前的關鍵是香港人不能自決,他們需要透過遊行向「中央領導」表達訴求;而中央領導一直拖延落實《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賦予香港人的雙普選,並讓我們感受到在22年後的法治、人權和自由受到極大的掣肘。事實上,中央領導是可從多方面接收到香港人的訴求的,理應另組特別小組討論解決這一議題。

當年,由鄧小平總設計師制定的《中英聯合聲明》,其精髓在於「50年不變」,他曾公開對媒體表示,除了維持50年不變,其實50年後也應無需改變,因為到了2047年後,中國的發展水平應可追上香港的步伐。

鄧小平在1984年提出實行「50年不變」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原意並非要香港逐漸融入內地的制度和文化,而是希望香港作為改革開放的試行區,透過香港的經濟成果,逐漸帶動中國不同地區的改革,達到「共富」的結果。而普選亦是《基本法》早已明確規定需要實現的制度,然而卻被「831框架」所扭曲。經過這次的「反送中」運動,再一次喚醒政治冷感的香港人——要阻止政府一意孤行、漠視民意的態度,必須重推政改,落實雙普選,才能讓有良心、真正為市民謀褔祉的人來管治香港。

在這場運動中犧牲的,除了是被捕、受傷的示威者之外,至今已知至少有5位輕生的年輕市民。面對政府對示威行動的漠視,不少人感到無力、絕望,尤其是年輕人缺乏應對失敗與挫折的經驗,在這場運動中找不到解決的出路,往往無法處理壓力和悲觀的情緒,容易患上情緒病,甚至萌生輕生的念頭。

更不消說的是,香港雖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平均智商比其他地方高,達106分,但亦同時在患上精神或情緒病的比率上位居前列,達至人口的9.7%。筆者作為曾經歷兩次自殺未遂的過來人,呼籲年輕人珍惜生命,改革香港的制度並非可以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大家團結一致,長年累月地努力,才有機會成功。

過去數月,年輕人因為熱情澎湃,加上家庭負擔較少,所以投入的心力比其他年齡層的人為多;同時,他們的父母輩、老中青各代人也在不同崗位上出力,發揮無比堅實的團隊精神。要舒緩壓力和悲觀的情緒,專業人士如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等可以利用工餘時間幫助情緒受困擾的市民,在社交平台上提供求助熱線,讓有需要的市民得到心理輔導。而有輕生念頭的年輕人,亦應盡快求醫,服用適當的藥物,防止更多悲劇發生。

 

吳明德博士
資深銀行家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