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為香港付出的老兵致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皇家來福槍團成員、參與1941年香港保衞戰中最後一場赤柱戰事後被俘的麥克唐納(George MacDonell),本月15日在多倫多逝世,終年100歲。麥克唐納晚年多次出席活動,他形容香港保衞戰是極難勝出的防守戰,但加拿大士兵仍奮戰到最後一刻,為他們感到光榮,寄語人們「自由有價」(Freedom is not free)。
麥克唐納1922年8月在艾伯塔省愛民頓(Edmonton)一個蘇格蘭裔家庭出生,父母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軍,但父親在麥克唐納12歲時拋棄家庭,母親一年後也離世,麥克唐納此後只能依靠叔叔渡過青少年時期。麥克唐納在17歲時加入後備役,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爆發,他急不及待準備正式參軍,18歲時離家出走投考陸軍,1941年調往皇家來福槍團。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英國在日本侵略香港前逐漸加強在港防禦,除了增設防空洞及防禦工事,以及招募華裔英兵外,倫敦政府1941年9月向英國自治領加拿大尋求援軍,獲加方答允,「皇家來福槍團」及「溫尼伯榴彈兵團」合共1,975名士兵於1941年11月16日乘船抵達香港,此時距離太平洋戰爭爆發只有不足一個月。
該批加拿大士兵過往只負責常規駐防任務,欠缺戰鬥經驗,加上當時香港已被日本包圍,麥克唐納直言這時候的香港只是「一個孤立而準備不足的死亡陷阱」,一眾加拿大兵對香港也毫無認識:「我們上船離開卑詩省一星期後,才被告知要去香港……我們只是一群從小鎮出來的小孩,(對香港)一無所知。」
「黑色聖誕」前最後反擊:總比坐以待斃好
加拿大兩營部隊在香港保衞戰期間駐守港島,麥克唐納當時屬於皇家來福槍團D連,被分到港島守軍東旅,防守港島東部及南部。時任港督楊慕琦在12月25日「黑色聖誕」向日軍投降,但麥克唐納在當天較早前仍受命作最後一次反攻,嘗試奪回赤柱村,他憶述當天出發前向下屬訓話時已知形勢不利,「但這(出擊)總比坐以待斃好」。
麥克唐納所屬的部隊在該次反擊成功奪回少量日軍據點,但很快便因強弱懸殊而再次後撤,部隊在戰鬥中損失慘重,估計26人陣亡,被當時駐守的英軍形容為「加拿大人最後一次光榮的衝鋒」。加拿大在香港保衞戰期間合共有290名士兵陣亡。
麥克唐納在英軍投降後,跟另外1,600多名加拿大士兵成為戰俘。麥克唐納被俘約一年後,跟部分同袍被日本調到位於橫濱的日本鋼管船廠做苦工,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仍堅持抵抗,更有加拿大戰俘趁日軍不備,潛入放有草圖的房間縱火破壞,逼使造船計劃一度暫停。麥克唐納和同袍其後再被調到日本北部另一處當礦工,生活比之前更困苦,加拿大援港部隊中264人在戰俘營因飢餓、疾病和受虐死亡。
巡迴逾百學校演說 「至今仍驚嘆加軍勇氣」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麥克唐納等戰俘隨即獲釋,經關島回到加拿大,他坦言回國初期的日子並不好過,尤其是探望陣亡同袍的家屬時,更讓他充滿內疚感。麥克唐納其後重返校園,並升讀多倫多大學,碩士畢業後於加拿大通用電氣工作,任職達20年後加入政府。在這段時間,麥克唐納一直沒多談參軍經歷,但他的兒子透露,父親多年來都感到聖誕節很難面對。
麥克唐納2002年出版回憶錄《一個士兵的故事》,此後多次接受傳媒訪問及出席活動,並曾在超過100間學校演說,向年輕人講述戰爭經歷,期望更多人認識到加拿大士兵當年在亞洲的勇氣和犧牲。麥克唐納在演說中往往以「自由有價」作結,提醒世人現今擁有的一切並非必然。
麥克唐納在回憶錄中形容,加拿大部隊在極為困難的處境下背水一戰,奮戰直至最後一刻,也從沒想過投降,稱香港保衞戰「並非加拿大人被打敗的故事,而是他們在實力懸殊下,表現出勇氣和決心的故事」,「到了這天,我仍然驚嘆於他們的勇氣,我對於成為當中的一分子感到自豪」。麥克唐納去世後,加拿大只有一名曾參加香港保衞戰的老兵Hormidas Fredette仍然在世,他現時已106歲。
加拿大《環球郵報》/加拿大《多倫多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