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我認識了不少獨自來英國發展的香港人。外人常說他們瀟灑,勇敢,實際上,他們面對的,是另一種壓力。
工作上,不論是嘗試重返原本的行業,還是重新起步轉行,在英國都不容易。收入往往大減,身邊總有人勸他們「不如返香港啦」,若意志不夠堅定,初心很容易被動搖。
而最實際的,則是住屋的問題。對於不少年輕的單身港人來說,雖然已有數年工作經驗,但資金流動性仍然有限,未有足夠本錢在英國置業,只能從租屋開始重建生活。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然而,一個人租屋的選擇其實不多。自己租一整個單位成本高昂,要節省開支,很多人會選擇與人分租房屋(shared house)或單位(shared flat),共用廚房、浴室、客飯廳,犧牲一點私隱,換來較為划算的生活成本。尤其在像倫敦這樣租金高昂的城市,這是本地人與港人都常見的做法。
但這樣的生活,也不是沒有代價。即使是家人,也可能「相見好同住難」;更何況是陌生人,來自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習慣?與房東、室友的相處,語言與文化差異,甚至是一個人面對異地孤單的心理負擔,都是細微卻影響深遠的困難。
她,是其中一位。初來英國時尚未找到工作,租金預算只有800鎊。在倫敦一些黃金地段,這個預算只能租一個房間,還得共用浴廁。
為了節省生活成本,也希望擁有自己的廁所,她選擇搬到倫敦一個租金相對便宜的社區。在那裏,800鎊可以租到帶獨立衛浴的套房。
沒想到,那個社區的治安並不好。她曾親眼目睹偷車、搶手機、劫案的發生。這些事在她心中留下陰影——她開始不敢晚歸,即使在回家的路上,也總是心驚膽跳。在英國秋冬提早天黑的日子裏,這種精神狀態,讓她的生活變得困難又沉重。
後來,她在一次港人活動中,認識了另一位女孩。兩人背景相似、年齡相近、經濟情況差不多,甚至連初來英國時租屋的經歷、低落的情緒狀態也不謀而合。她們有同樣的預算——800鎊。
當天,有旁人建議:「不如你哋試下一齊租屋?」800鎊加800鎊,變成1600鎊,租屋選擇一下子變多起來。
當時她們心想:雖然未知結果如何,但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無妨。
四個月後,我再遇上她們。她們合租了一間位於理想地段的兩房Terrace House,各自擁有獨立浴室,還有廚房、客廳、飯廳。室友從陌生人變成唯一的港人同住者,生活簡單了許多,兩人的心情也比以前開朗了。
這或許不是甚麼「他鄉遇故知」的激情故事,但這種港人遇上港人、互相幫助的經歷,在離鄉的路上,總能為彼此添上一點溫暖與力量。
作者:泰來
專欄介紹:
來英數年,我像麥泰來般走過不同地方,遇見許多香港人。每個故事都蘊藏韌性與希望,是否極泰來的見證,也開闊了我的眼界,給我力量。
現在,我將這些故事與你分享,或許生命真的有更多可能性。
(故事背景有一定程度修改,也得到當事人批准刊登。)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