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在英國遇到的香港人|那個倚靠上帝的姨姨(泰來)

她,來到英國已經很多年了。常說自己書讀得不多、不懂英語。當年卻一個女人獨力帶着兩個年幼的兒子,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只因她相信,英國這片土壤,或許比香港更適合她那兩個仍在讀小學的孩子。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語言不通,在異鄉能做甚麼?

「其實我也不知道可以做甚麼,當年下機後我連應該住在哪裏也不知道。」

她說。她唯一知道的,就是她有一份堅定的信仰——於是,她憑信心走進了一間教會,只因她相信,教會總會有好人。

她用手勢比劃着,向人表示自己剛抵英,需要找地方住,也樂意在教會做義工幫忙。教友引領她去了一些平價住宿暫住,她心存感激。

「做可以做的事」,這是她的座右銘。她也真的活出了這句話。

在安頓好兩個孩子的學校後,她開始在社區尋找自己可以幫得上的事。她在教會裡侍奉,到社區圖書館陪小朋友玩,好讓家長可以安心進修或休息一會兒。

她也找各種兼職工作:洗碗、廚房幫工、倒垃圾……辛苦她不怕,最重要的是能配合孩子的上學放學時間。

她不怕孤單,即使言語不通,也在教會結交了朋友。她說自己是教會的「接待員」,雖然不諳英語,但她熱情的身體語言總能讓人感受到溫暖。

我覺得她的「身體語言」真的很厲害——那種一見到她,就會覺得她是個誠懇、可信、有親和力的好人。

她總說:「移民唔使驚,有教會就OK!」

她的確是一個正面的例子:憑着信仰與信心,她走出了舒適圈,在英國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兩位兒子已長大成人,非常孝順。她也剛剛退休,但仍然在教會中默默侍奉。

她想對移英的香港人說:「不用怕,當年我沒有錢,不懂英語,也做得到,大家一定會做得到!」

而我則覺得,除了她的信仰與信心,更重要的是她的性格:開朗、堅毅、有彈性、不計較的心態,以及她那顆願意為子女、為未來冒險的心——這些,也是她能夠在英國站穩陣腳的基石。

 

作者:泰來

 

專欄介紹:

來英數年,我像麥泰來般走過不同地方,遇見許多香港人。每個故事都蘊藏韌性與希望,是否極泰來的見證,也開闊了我的眼界,給我力量。

現在,我將這些故事與你分享,或許生命真的有更多可能性。

(故事背景有一定程度修改,也得到當事人批准刊登。)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