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民調.移英港人|隱閉單親媽「未有開心感覺」 醫生4次面試失敗做農場終投身NHS

《追新聞》×COOTL合辦民調在BNO簽證推出2周年出爐,今次民調意想不到的是,過半數受訪者(460人)願意留言分享感受,當中265人更進一步接受深度訪談。《追新聞》抽樣訪問BNO港人當中,既有曼城的隱閉單親媽因言語不通,被罰了兩次市政稅;同樣移居曼城的放射科醫生為有瓦遮頭到農場打工換宿,跨過重重困難終於在英執業;亦有為升大學兒子苦籌二十多萬港元國際學生學費的媽媽。

在闡述BNO港人走過風風雨雨的故事前,先借用這句「大家先唔好去judge(審判)」作為開場白。因為每一個來英港人,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原因要離開香港,都有着其不為人知的辛酸;他們雖然在不同國度,但都是望着同一片天,依然心繫着香港。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李女士(50多歲)

落腳點:曼徹斯特

來英時間:2022年3月底

留言:沒朋友沒工作,暫時未有開心感覺!

李女士是一名不諳英語的單親媽媽,為了剛在城大修畢工程學系的女兒前途,毅然帶着女兒來到英國生活。李女士英國從來沒參加過港人活動,也不知道英政府歡迎港人計劃,日常生活主要依靠女兒,而擁有工程學位的女兒來到英國也銜接不到專業,只能在賭場做兼職。

「當時考慮嚟曼城覺得(生活)成本會低啲,倫敦更加唔使諗啦。」李女士指,上次遲交市政稅(council tax)已罰了90鎊,如果再不繳費再罰75鎊,「我個女話我哋低收入,合資格申請交一半市政稅,但BNO唔可以攞public fund,council又不停追數,我都唔知呢度運作係點搞。」

「我好似跌咗落個深淵咁!」李女士無奈地說,來到英國找工作困難重重,學歷只有中學程度,英語能力不足,心想來到「搵到份工廠工,有工開就識到人。」但沒料到「無工開,又一個人都唔識。」她過往在香港醫院做外判工,每日過着返工、放工的規律日子,「我喺英國一係吽喺屋企,一係去超市買嘢,見到香港人都係點下頭,個圈子細到無可再細,如果喺英國再搵唔到嘢做,冇可能留得低。」

李女士表示,來到曼城落腳已先付一年租金,若然再找不到工作連生活費也負擔不起。她說:「想放低個女喺英國自己申請BNO visa,自己返香港先,但個女話我走咗,佢自己留喺度做乜嘢呢?」目前, 一年租約還剩下不到3個月,李女士看着幾十箱還沒拆封的紙皮箱,徬惶着又要搬家的日子,吐出了一句:「現實的確係好殘忍。」

Victor(40多歲)

落腳點:曼徹斯特

來英時間:2021年7月

留言:Happy life with freedom. Have returned to the medical workforce with a permanent job at NHS

2021年7月,英國疫情開始逐步解封,在香港公立醫院從事放射科醫生的Victor,形容自己「嚟到係白紙一張,冇專業執照、冇親戚、冇工作、租唔到屋、開唔到銀行戶口、未知方向……求職約100份工得5份有面試,4次面試失敗,地產經紀打電話嚟,佢哋講英文嘅口音我一句都聽唔到。」他自問是一個樂觀正面的人,積極尋找支援但處處碰壁,「當時因為疫情lockdown,去搵Agent約見就業主任但全部預約都取消或延遲,想讀英文班又無開,嚟到都係靠自己摸住石頭過河。」

Victor表示,香港醫學會當時因疫情休息4至5個月,來英國前還沒拿到證明,他只好參加義工打發時間。「我嚟到無理由日日困喺屋企,都見過補習社、農場工作,有啲工好似貨倉咁,我自問因為體力所限做唔到。」終於,有農場肯聘請他,他說:「喺農場打工一個月,啲動物係幾得意,但要喺攝氏零度、朝早6點起身做嘢,都好辛苦,算係一個體驗嚟。」

直至2022年1月,Victor終於守得雲開,獲得香港醫學會發出的證明後,在英國醫學總委員會成功註冊專科醫生,也開始修讀公共服務口譯文憑課程。同年5月,他在曼城一間英國遠程放射公司擔任兼職專科醫生,同時獲NHS北部護理聯盟聘任為永久兼職顧問醫生。目前,Victor做兩份兼職醫生每周工作33小時,變相能騰出其他時間平衡生活。

過去1年半的經歷,令他在新一年有所感悟:「我以前喺香港工時好長,醫管局每星期至少50至60小時,工作太忙,私人嘢無能力去兼顧,而家我終於清楚要活好每一天,每一日盡量做有意義嘅事。」

陳小姐(化名) 50多歲)

落腳點:考文垂(Coventry)

來英時間:2021年6月

留言:非常擔心兒子在2023年度要付國際學生費讀大學,佢好成績但我們供唔起

不是每個港人家庭都有房子套現,帶着數百萬,甚至千萬資金來英國定居,就像陳小姐(化名)一樣,她賣樓後逾十年一直未能「再上車」,遇着香港政治動蕩,便與丈夫帶着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兒子來到英國「找尋新生活」,「仔仔有嚴重讀寫障礙,但佢都好努力讀書,成績幾好,仲有大學預先畀offer佢,可惜最大問題係我哋無錢畀國際學生學費,每年畀廿幾萬,依家可能要問親戚借錢交咗第一年學費先,唔想嘥咗咁好嘅機會。」

陳小姐哽咽着說:「我哋乜方法都有諗,又問大學會唔會有獎學金或助學金,佢讀嗰科一年學費要24,000英鎊(下同),暫時只有3,000鎊津貼,畀到第一年都無錢畀第二年,或者到時申請Gap Year。」

有人可能會質疑陳小姐:「邊個叫你帶個仔嚟英國讀書?」但相比在香港,這裏多了的是自由思想、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談政治、談民生,不用擔心會被洗腦,而且對SEN學生支援充足,陳小姐說:「阿仔喺香港小學默書好差,老師竟然仲逼佢再默,完全無體諒佢嘅情況,令阿仔失晒信心」,所以陳小姐憤然幫兒子轉校,不過換來一句「媽咪,個世界係無得變,去邊間讀都一樣」,那刻陳小姐很心痛,為何這麼小的生命對世界竟失去憧憬?因此她下定決心轉新學校,重燃兒子對世界的希望,幸好新學校老師很和善,令兒子有信心走下去,到了現在他已長大了,亦由準備入大學,「我哋只係希望英國政府畀香港學生貸款讀書,紓緩燃眉之急。」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