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辛偉誠周一(13日)宣佈改組內閣,上周無視首相府意見於報章撰文批評警方的內政大臣柏斐文被革職,由外交大臣祁湛明取代,外相一職則由前首相卡梅倫出任。卡梅倫擔任首相期間,英國採取親華外交政策,但他自2016年後已沒再出任國會議員,英國政府隨即宣佈將委任卡梅倫為上議員,做法極為罕見,也是41年來首名以上議員身份任外相的人。英國傳媒引述消息指,被革職的柏斐文有意對辛偉誠提不信任動議,甚至角逐黨魁。
首相府於當地時間周一上午8時30分公佈柏斐文離職,隨後陸續公佈內閣重組細節,內政大臣由原任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調任,外相一職由已離開國會6年的卡梅倫(David Cameron)「出山」擔任。另一方面,與前首相卓慧思友好的環境大臣高翠玲(Thérèse Coffey)亦離職,由衞生大臣柏建熙(Steve Barclay)接任。
本文為節錄版本,全文請到Patreon閱覽:
https://www.patreon.com/posts/92807784
柏斐文上周於《泰晤士報》撰文,批評倫敦警察廳准許支持巴勒斯坦人士在上周六(11日)和平紀念日遊行,形容警方對支持巴人示威者與右翼示威者存雙重標準。文章被指引發周六期間有警員遭右翼示威者襲擊,加上柏斐文未有按首相府要求修改用字便擅自發表文章,成為其下台導火線。柏斐文周一(13日)表示擔任內相是其畢生榮幸,並會在「適當時候」有「更多公佈」,引起政界揣測她可能角逐黨魁。
41年來首名非民選外相
卡梅倫獲委任後發聲明,稱英國面對不同挑戰,包括烏克蘭的戰爭和中東危機,英國需在世界急劇轉變的時間加強與盟國的關係,但沒有提及中國或俄羅斯。
卡梅倫於2010至2016年間擔任首相,但於2016年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辭職,同年9月再辭去國會議員職務,也沒有擔任上議員,故他獲委任時並非國會一員。英國未有明確規定內閣成員必須屬國會議員,但慣例上內閣要職皆由下議員出任,讓官員接受國會質詢。英國政府周一(13日)宣佈委任卡梅倫為上議員,國王查理斯三世亦隨即冊封卡梅倫為終身貴族,但即使如此,卡梅倫也是繼1979至1982年任職的卡靈頓勳爵後,41年來首名擔任外相要職的上議員。
首相任內親中 卸任後硬銷一帶一路
卡梅倫任首相期間,英國與中國緊密交流,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卡梅倫形容兩國關係進入「黃金時代」(golden era),期望兩國加深經貿往來,並作出「有意義的對話」,他亦不諱言振興英格蘭北部的「北方經濟引擎」計劃獲中國支持。卡梅倫卸任後繼續大力支持中國投資,今年7月更出任價值10億英鎊(約96億港元)的中英投資基金副主席,被英國國會形容屬中國政府為提升基金公信力的舉動。今年9月卡梅倫到中東發表兩場演說,推銷屬中國「一帶一路」項目之一的斯里蘭卡國際金融城計劃。
相反,卡梅倫對中國人權取態軟弱,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期間,卡梅倫於記者會上只提了「人權」一次,形容屬「困難的議題」(difficult issue)。對於英國前殖民地香港,卡梅倫於2014年9月28日警方向示威者發射催淚彈後,僅表示非常關注香港狀況,及後才補稱支持香港民主及自由,被香港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批評過於軟弱;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已卸任公職的卡梅倫對香港隻字不提。
保守黨前黨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對卡梅倫獲委任為外相表示驚訝,認為這將向中國傳達「為求與他們做生意,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的訊息,形容包括他在內遭中國制裁的人將感到被遺棄,「那些正面對滅絕和逼害的人,也較任何一刻都感到受遺棄」。
右翼閣員盡滅 保守黨分裂恐加劇
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多間傳媒形容卡梅倫回歸政府令人感到震驚,立場傾向保守黨的英國《每日電訊報》網上調查顯示,該報63%讀者認為辛偉誠辭退柏斐文屬錯誤決定。《每日電訊報》分析指出,柏斐文屬保守黨內右翼代表人物之一,辛偉誠當初委任她為內政大臣,正是希望安撫右翼議員,如今柏斐文被撤換,辛偉誠恐更難團結保守黨人,委任卡梅倫更顯得辛偉誠極度弱勢。有資深保守黨人形容,目前情況令人聯想起馬卓安執政末期的狀況,當年馬卓安拖至國會任期屆滿時召開大選,最終慘敗予工黨。
路透社/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英國天空新聞/英國《每日電訊報》/英國《每日郵報》/Politico網站
英國內閣改組
內政大臣:柏斐文(Suella Braverman)→ 祁湛明(James Cleverly)
外交大臣:祁湛明 → 卡梅倫(David Cameron)
環境大臣:高翠玲(Thérèse Coffey)→ 柏建熙(Steve Barclay)
衞生大臣:柏建熙 → Victoria Atkins(待官方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