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總統賴清德於周二(20日)上任滿一年發表演說,未有直接提及中國,重申持續強化國防力量,對國安統戰威脅因應策略團結台人抵抗分化,在4,100億台幣(約1,063億港元)國防部特別預算中,當中1,500億台幣(約390億港元)用於提升國家韌性;談及台美關稅談判仍在進行中,引用《聖經》箴言指:「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他接受在場記者訪問時重申:「只要對等尊嚴,台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交流合作,透過交流來取代圍堵,透過對話來取代對抗,朝和平共榮的方向來發展。」
賴清德去年就職演說表明「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至今年3月直接將中國列為「境外敵對勢力」,所謂「兩岸敵國論」。不過,賴今年在演說隻字不提中國大陸,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資深東北亞分析師楊晧暐認為,賴清德應該清楚中國通常會仔細分析在就職周年的發言內容,在其3月「境外敵對勢力」定位北京後,這次「520」他應該認定沒有必要在短期內,再次以強硬語氣批評中國對台灣的施壓;相反若他可以避免在演說中提及中國,將讓中方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力,不知該如何對其演說作出回應。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賴清德表示美國上月初宣佈新的關稅政策,「我提出了五大因應策略,並且啟動產業傾聽之旅,希望攜手產業界突破挑戰,開創新的契機。」在台美關係上,美國總統特朗普於5月12日總結與中國的日內瓦經貿會談時說:「若中國全面開放市場,對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台灣輿論譁然,要求美國澄清。美國國務院與在台協會迅速澄清只是貿易言論、對台政策不變,但台灣政壇與民間的反應卻引來一輪驚慌。賴清德也撇清與「脫中入北」的說法,推說這只是學者觀點,解釋「佈局全球也包括中國大陸」。
北京自賴清德上台後對台施壓「文攻武嚇」從未遏止,對外建交受到中共咄咄進逼,台灣的外交部長林佳龍周一(19日)在立法院表示,外交部很謹慎處理,不會認為危機已過,壓力仍在,尤其今年由南非主辦G20峯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出席,「今年內我們全部是處於警戒狀態中。」
賴清德提到台灣國內經濟要兼顧出口與擴大內需,兼顧科技研發實力與傳統產業升級,兼強化軟體發展與生產製造。他表示,政府將成立台灣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運用台灣產業的優勢,由政府主導,協同民間企業的力量,佈局全球,連結AI時代的主要目標市場。
賴清德在演說中激勵台民,面對挑戰,我們不退縮;面對未來,勇往直前,「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我們會堅持團結,用台灣人的韌性、不服輸的幹勁,迎風轉型、穩健前行,這就是我們台灣人的精神。」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