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直擊|英國國會推動《黎智英法案》 議員促視中國為敵人阻任意拘留 CFHK:英記者出國採訪隨時陷獄

代表Farnham and Bordon選區的保守黨國會議員Gregory Stafford周二(3日)在國會舉行一場活動,探討以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命名的《黎智英法案》(Jimmy Lai Bill),全名為《領事協助(記者)法案》(Consular Assistance (Journalists) Bill),冀透過立法為身處海外遭到任意拘留的英國新聞工作者提供法律保障。目前英國並無法例保障英國國民在海外遇事時,必定會獲英國政府提供領事協助,主要由英國外交部根據《領事憲章》(Consular Charter)處理。Gregory Stafford在開場白強調:「自我成為國會議員以來,確實看到中國在許多領域越界,我真心認為我們應該將中國視為敵人,而非僅僅是競爭對手。」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Gregory Stafford指出,員對中國超級大使館擴建計劃已表明反對立場,並多次向官員提出質詢,尤其是向內政部質問關於跨境鎮壓、強逼勞動,以及向能源部質問關於進口礦產與再生能源問題,「讓我深感憂慮的是,現屆政府幾乎沒有意願與中國官員就人權侵犯或領事案件進行交涉。當英國面臨愈來愈多公民在俄羅斯、中國和香港任意拘留下,包括黎智英案在內,工黨前座議員在執政時顯得異常沉默,儘管他們在反對黨時聲音很大。」「我認為,一個有信譽的外交政策不僅需要安靜的外交,還需要在道德上清晰和在關鍵時刻發聲的勇氣。」

他強調,英國有為海外被拘押的公民建立領事協助法律權利的逼切性,以黎智英為例,他被控煽動、詐騙及與外國勢力勾結,已囚禁近5年,健康每況愈下,這位現年77歲的老人仍被單獨囚禁,而他並非唯一受害者,還有其他記者如《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鍾沛權,以及時任署任總編輯林紹桐,也因被控「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獲刑。他續指,在中國在香港頒佈《港區國安法》下,用來壓制異見聲音和扼殺新聞自由,設立領事協助的法律樣利能確保像黎智英這樣的英國公民在關鍵時刻獲得及時且有效的支持,也彰顯英國在國際舞台上捍衞人權與法治的承諾。

英國資深大律師:只要外交介入就能迎刃而解

倫敦大律師事務所Doughty Street Chambers資深大律師Adam Wagner雖然不是黎智英國際律師團隊一員,但他代表人質家屬而聞名。他以過去18個月代表加沙遭扣押的英國公民及與英國有聯繫人質的經驗,解釋領事協助有兩個關鍵重點:一是如何爭取到領事協助,二是獲得領事協助後與外交部的合作取得成效。他指出,2023年10月7日之後幾天,有議員聯絡他有一名英國選民的父母被綁架,最後確定兩名英國人質同時擁有以色列和英國國籍,立即聯絡外交部和內政部提供領事保護,但內政部表現出毫無興趣,相反其他國家授予緊急國籍的態度開放得多,例如在加沙被扣押的251名人質中,有不少被授予德國、奧地利和波蘭國籍,甚至有阿根廷國籍,很多國家都積極介入。

律師團隊採取法律行動、議員遊說以及公眾呼籲,直至卡梅倫擔任外交大臣後出現轉機,之後在外交部設立「加沙人質小組」,協助英國人質與英國有密切聯繫的人,這團隊至今運作了約17個月,專責支援Doughty Street Chambers代表的家庭,不論是否具有英國國籍,至今加沙已沒有英國人質了。

ARTICLE 19:每年約100名英國公民在海外受酷刑

捍衞言論自由組織ARTICLE 19行政總監Quinn McKew表示,《黎智英法案》反映全球壓逼正在加劇,政府變得更咄咄逼人,中國對其跨境鎮壓行動毫不掩飾,香港實行《港區國安法》後日益壓縮記者發言與行動空間,只不過是中國假借不同手段打壓批評者的部份手段,波及到非中國公民身上。她說:「根據英國政府目前的數據顯示,每年約100名英國公民在海外遭受酷刑或虐待,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而在拘留的最初48小時內,面臨虐待的風險最高,這正是領事協助可以扮演的關鍵角色,能決定某人是否在司法體系中『消失』、遭受酷刑,或有機會獲釋。」

她提到,英國外交部對領事協助仍具有高度裁量權,但英國尚未立法保障這項法律權利,而世界很多國家已立法賦予人民領事協助的權利,「我們希望從新聞工作者開始,英國政府也能採納這項法案,進而推動更多人能受到保護,而不僅限於新聞界。」

Mark Sabah:英政府為經濟利益妄顧公民遭任意拘留

「當你告訴記者:出國採訪的記者可能會被關進牢裏,政府不一定會幫助你時,他們都會大吃一驚。」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 CFHK)總監Mark Sabah發言指,他在和暄資本(Hemitage Capital)工作時,一名俄羅斯人Vladimir Kara-Murza遭落毒,他被送入俄羅斯當地醫院,當地醫護人員因為政府想讓他死,拒絕治療他,不想成為救活他的人。Vladimir Kara-Murza是英國公民,Mark Sabah當時向英國駐莫斯科大使館一名女外交事務官咆哮:「他是英國公民,你們在幹甚麼?」她只官式回覆:「我們正在提供領事協助。」Vladimir Kara-Murza的妻子說:「他們只給我紙巾和茶水。」意思是指「陪你大哭一場,冷靜一下,但實際上甚麼幫忙也沒有。」與此同時,其他救援組織願意提供私人飛機、派出專家等等,令其體會到英國外交部不是沒有辦法,只是沒意願處理重大案件。

根據英國外交部處理過的案例,Mark Sabah分析指,外交部擅於處理英國國民在海外掉失護照、醉酒鬧事等「褓母式」協助,但遭任意拘留的人質、被綁架的商人就顯得左支右絀,難怪Hostage Aid今年發表的數據顯示,遭任意拘留的公民以英國國籍公民最為顯著,比如在獄中死亡的機率更是幾何級增長,反映「英國不幫自己的公民。」他以黎智英為例,2020年12月31日被拘禁至今已逾4年半,這段時間美國由委內瑞拉救出21人,與俄羅斯交換15名囚犯;加拿大救出斯帕弗(Michael Spavor)與康明凱(Michael Kovrig);愛爾蘭救出商人Richard O’Halloran;以及澳洲救出3人,而英國卻毫無作為。

Mark Sabah批評,在當前政治經濟氣候下,包括前任政府在內,「貿易重於公民」的看法相當明顯,為了追求金融與交易,英國公民被擺在第二位,因為一作出干預,對方就說:「別談這個,否則就不做那個」,猶記得保守黨政府時任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訪京時很自豪地站在機場跑道自拍:「我要去北京,會提出這些議題。」48小時後又發片:「我剛從北京回來。」他與一名訪京代表團共事的人問過會議有否提及黎智英、香港、維族等議題,對方反問:「你覺得會怎樣?」Mark回答:「我猜你們只是坐下來說一下,然後就結束了。」他回答:「完全正確。」同樣的情況也在現任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生,他們有提出人權議題,但並無決心去解決,絕不會說:「你不釋放我們的公民,我們就不給你批建超級大使館;你不取消對居英香港人的懸賞,我們就不做這個那個。」對方已看穿英國不會真的出手干預,因為仍要做教育、核能等大生意。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

優惠詳情:https://thechasernews.co.uk/追新聞訂戶注意-新黃店優惠嚟啦/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