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周一(17日)在倫敦出席活動,歐美傳媒連日「贈慶」。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組織「香港監察」數據,指出透過英國國民(海外)(BN(O))計劃移英的港人約有22億英鎊(約214億港元)強積金無法提取;美國《華爾街日報》隨後亦發表社論,形容強積金被「綁架」,斥中國共產黨報復移英BN(O)的人士。積金局周一(17日)發聲明強烈譴責《華爾街日報》,稱文章誤導公眾,要求刪除。
《華爾街日報》於美國時間上周五傍晚(香港時間周六上午)以編輯部名義發表評論文章,形容港人逃亡潮激怒中國共產黨,港府遂以沒收資產的方式,藉強積金脅迫(coerce)港人留在香港。文章稱英國向持有BN(O)的港人及其家屬提供移英途徑,至今錄得逾16.7萬人申請,但這也激怒中共,導致港府2021年宣佈不再承認BN(O)為旅遊證件或身份證明文件。文章提到港人本可以「永久離開香港」為由提取強積金,這也是過往不少港人應付移民海外開支的途徑,積金局卻在2021年3月宣佈港人不得以BN(O)為由申請提早取回強積金,導致數以億計款項被留在香港。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任何人的財產都可被沒收」
文章其後舉出多個例子,包括總部設於美國得梅因的信安(Principal),以及英國滙豐銀行,稱它們都以港府指引為由,拒絕讓持有BN(O)或以BN(O)簽證離港的人士取回強積金。文章形容香港政府在欠缺正當程序下,挾持以至沒收強積金,並強迫歐美金融企業遵從其行徑,在港營運的美國企業應為此蒙羞。
《華爾街日報》形容BN(O)港人強積金被扣起是香港法治淪為騙局的又一證明,「任何人的財產以至生意,都可基於共產黨的政治衝動而被沒收」,並指香港政府聲稱港人在中共控制下仍可享有法治和私有產權,「向那些被拒提取強積金的特殊英國護照持有人說這番話吧」。
BN(O)港人或214億被凍結
英國《金融時報》較早前亦刊登報道,稱英國政府的BN(O)簽證計劃觸怒中國政府,港府2021年宣佈不承認BN(O)後,包括宏利、景順、富達及滙豐在內等金融企業都拒絕讓客戶以BN(O)簽證為由取回強積金。報告引述「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估計,多達9.6萬名強積金客戶因此被扣起強積金,以香港平均每個強積金賬戶結餘為22.4萬港元推算,估計有22億英鎊(約214億港元)遭凍結。
「香港監察」周日(16日)再發聲明,重申BN(O)港人約有22億英鎊強積金無法提取,是懲罰離開香港人士的報復式行徑。報告點名滙豐在強積金市佔達30%,且每年向供款人收取最多1.45%手續費,卻沒盡強積金信託人的責任,要求滙豐解釋,英國政府亦應要求滙豐交代向專制政府效勞的原因。
積金局表強烈譴責 反斥英方違反承諾
積金局周一(17日)發聲明回應《華爾街日報》評論,形容文章的描述屬錯誤,「對這種毫無根據的說法予以強烈譴責」。積金局稱文章誤導公眾,並損害強積金制度的可信度,要求《華爾街日報》刪除相關內容,並「根據事實」作「正確」報道。
積金局續稱,特區政府2021年1月發聲明不再承認BN(O)作為旅遊證件及身份證明,故BN(O)護照及相關簽證亦不能作為「永久離開香港」的證明,並斥英國改變BN(O)護照性質,違反英方1984年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