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饅爭議|公開信批台用國安擋港人獲撐   在台港生倡下架民進黨有異議

人血饅頭爭議|公開信批台用國安擋港人獲撐

台灣對港人留台入籍政策爭議升級。有聲稱在台灣留學的香港大學生近日透過台灣傳媒向主管台灣港澳政策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出公開信,批評陸委會指港人申請移民被拒個案僅涉投資而不涉國安的講法是「公然說謊」。有在台港生向《追新聞》表示,認為公開信分析透徹,「民進黨食人血饅頭」,指台灣不斷以國安為名收緊港入留台入籍,他決定放棄畢業後留台。另有在台港生表示,不認同在明年台灣大選下架民進黨,指台灣沒有一個政黨可信。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在台港生:我對陸委會感到非常不舒服

一名聲稱2020年赴台求學、目前在台北一間國立大學攻讀的香港學生「任同學」今年5月投書台灣《風傳媒》,就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的言論提出質疑。該篇題為《作為在台港生,我對陸委會感到非常不舒服》的文章指出,陸委會考慮修改法例將港人原本居住滿一年可申請定居的年限改為4年(大陸出生港人改為6年)消息傳出後,在台港人組織發起聯署反對修改法例,惟詹志宏回應這是香港有「一組人」針對台灣任何政策,作出沒有依據的批評。詹當時說:「但我們也尊重他們的發言權,因為他們剩下的自由權不多了。」任同學批評詹的講法是目中無人,對流離港人落井下石;並就詹指不滿當局政策的港人都歸為一小組是混淆視聽,批評民進黨邏輯錯亂、背信棄義,促請台灣人利用手上的選票,在明年初的台灣大選,把民進黨「下架」拉下台。

《風傳媒》上周五(7日)再刊出任同學的投書。該篇題為《在台港生給陸委會的公開信》文章指出,陸委會就他5月投書特意作出回應,令他受寵若驚,指回信分5點反駁他前篇投書的論點,指他任引用資料和實況與事實不符。不過,任同學認為,陸委會反駁「過分牽強,甚至有所粉飾、前後不一」。

對陸委會回應受寵若驚

他在公開信中提出5點反駁,指陸委會的回應不僅避談台灣2020年提高投資移民門檻,也批評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的成效,指在台港人對之聞所未聞。文章亦就陸委會指港人申請移民被拒個案僅因投資沒有營運業績但不涉國安作出批評,他引述部份案件被台灣移民署拒絕的理由來質疑陸委會是「公然說謊」。文章第四點要求陸委會就「如以國安理由要求港人延長居留來獲得定居,難道共諜得知居留年限要延長,就跟上級請示不再滲透?」作出回應,

文章最後指出,陸委會就任同學對詹志宏「一組人」言論的批評作出回應,指詹所指是香港有人惡意批評民進黨政府,希望不必要作出其他聯想。惟任同學促請陸委會清楚說明「一組人」是誰,否則會讓人感到一頭霧水。

公開信沒有再度提出「下架民進黨」的呼籲。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詹志宏「一組人」言論曝光後據報惹起部份在台港人不滿。陸委會之後立即「救火」澄清。自由亞洲電台今年5月引述陸委會指出,指詹所指的是有在港的港人對民進黨政府作出惡意批評,而不是指移居台灣的港人。

《追新聞》就公開信向陸委會查詢,周四報道出街暫未收到回覆。

一直協助在台香港「手足」的台灣民間人士向《追新聞》表示, 港人申請在台定居移民的管道不變,他不認同由親中的國民黨、民眾黨來做會更好的講法。

有2021年赴台留學的港人M向《追新聞》表示,認為任同學分析透徹,指台灣政府不斷以「國安」為名,收緊港人留台入籍政策,龍門任佢搬,留台申請入籍「等到2046」,港人「被玩殘」: 「衡量成本效益後,畢業後我不會留台,反而被加拿大移民政策吸引。當日民進黨大打『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牌,香港人猶如『condom』,用完即棄,民進黨食人血饅頭。」

不過,至於是否促請台人透過選票拉民進黨下架,M擔心「國民黨執政後會否更為「舔共」?真係好無奈!」

另一名在台港生A則表明,不認同下架民進黨,因為根本沒有一個黨會行反共保台這樣的路線。他說: 侯友宜(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上台,字面上說反對一國兩制,但即使只對中國和談,也要有一些誠意,放棄香港人也是有可能的; 柯P(民眾黨總統參選人、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服貿方不是也今天的我反對昨日的我?難保他也會有天親中或比較願意和中國談判,所以沒有一個黨可信。」

柯文哲近日傳出在《國政白皮書》主張重啓觸發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兩岸服貿協議引起爭議,他本人後來澄清僅指是內部討論,反指有人抺紅,不過,民進黨則批評柯轉移視線。台灣在野藍營國民黨5月提名警察出身、現任新北市長的侯友宜出選明年總統大選。侯友宜表明反對台獨,但不認同一國兩制。台灣基進黨批評侯友宜曾是「黨國鷹犬」,無資格參選總統。

相關報道:

標籤: , , , , , , , ,


一齊撐起《追新聞》

一齊撐起《追新聞》

訂閱《追新聞》Patreon 支持,閱讀所有「追・新聞」、「追・專題」以及「追・專欄」的全部報道內容,有賴讀者付費月訂或年訂支持營運。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