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海內外的香港教育局警告學生參加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美國獨立日國慶活動或違國安事件有新發展。該宗上升為「外交風波」的政治事件持續發酵兩星期,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終於首度開腔回應事件,承認有提點學校,指不是針對任何人或活動,但反擊「你去做布景板咁應唔應該參加呢?」她不點名批評揭發事件的海外網媒《教育刺針》曲解炒作:「因為一句網媒說話而變成外交風波,會唔會作大咗呢?」
《教育刺針》周三(2日)對蔡言論作出回應,指蔡的說話按事實應改為「因為教育局笨實舉措而變成外交風波,會唔會太低B呢?」《教育刺針》主事人楊穎宇接受《追新聞》訪問時批評蔡若蓮「彈弓手」。他批評,教育局做法愚蠢,釀成外交風波,局方咎由自取:「現在不是《刺針》拿著槍指著你,要你打電話給學校,跟他們說不要參加美國領事館活動。我沒有這樣做。」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蔡若蓮近日分別接受《明報》、《香港01》等港媒訪問首度回應美領事件。《明報》周三(2日)報道,蔡回應指,當局近月更新《國家安全:學校自評檢視表》,並就指引向學校解釋,指近日相關提點是解釋時互動過程的一部分,指當局從沒針對任何人或活動發通告。
不過,她對於學校應否參加美領舉辦的美國國慶活動反應強烈:「咁睇下你去參加做咩囉,你去做布景板咁應唔應該參加呢?」她說學生學習活動多元,不少活動或來自非學術機構,學校有責任事前把關,確保活動和學習相關,「就唔係啲臨時加插、突然之間嘅(活動)」。
對於事件上升至外交風波,蔡若蓮認為事件被曲解炒作:「我唔知點樣變成一個風波?因為一句網媒說話而變成外交風波,會唔會作大咗呢?」
她在訪問中再度不點名批評《教育刺針》,暗示對方「軟對抗」。她指出,香港校園內沒特別多「軟對抗」,倒是網絡世界較常見。她主動提及早前有高中公民科中國考察團學生患腸胃炎,不點名批評有網媒「大肆炒作」,稱傳媒可報道事實,但要看比例及分優次。她舉例,公民科交流團至今約13.5萬學生和1.55萬教師參加,「咁龐大嘅數字,你話冇人腸胃唔舒服就好難,咁我哋會唔會淨係放大腸胃炎呢?」資料顯示,《教育刺針》亦曾就中國交流團出現腸胃炎個案的情況發帖。
《教育刺針》周三就蔡言論作出2點回應,指蔡若蓮那句「因為一句網媒說話而變成外交風波,會唔會作大咗呢?」,按事實應改為「因為教育局笨實舉措而變成外交風波,會唔會太低B呢?」其次,《教育刺針》認為,蔡「似乎食咗誠實豆沙包」:「由治及興下讓學校疲於奔命的,正正係多了很多『臨時加插、突然之間嘅』『布景板』活動。所以,教育局其實很鼓勵這些活動,不過大前提係要『愛國愛港』。」
本身是歷史學者的楊穎宇接受《追新聞》訪問時表示,他看到蔡訪問內容立即「O嘴」,批評蔡「彈弓手」。楊指,蔡表示沒有針對任何人或活動,然而,《教育刺針》收到的報料均是教育局叫學生不要參加美國獨立日活動,「是不是針對?此為第一個彈弓手」。二是,他認為蔡指「因為一句網媒說話而變成外交風波,會唔會作大咗呢?」是「故意轉移視線,將外交風波扣去網媒的說話」。
「現在不是《刺針》拿著槍指著你,要你打電話給學校,跟他們說不要參加美國領事館活動。我沒有這樣做。現在是你的分區、逐間學校打電話,然後令到學校收到這些訊息,令到老師O嘴,然後報料給《刺針》,《刺針》據實報道, 然後美領館覺得不妥,然後譴責你,然後你說,現在因為我一句說話成外交風波會否作大。 有沒有搞錯?」
楊就蔡不要學生參加「臨時加插」布景板活動時指,香港學校每一天都不斷有臨時加插的活動,令師生疲於奔命;指蔡不是真正反對這些活動,而是要求活動「愛國愛港」,反映局方「政治行先」的問題。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支持《追新聞》運作🌟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l18oylJ8o7ihugk4F-3nw/join
《追新聞》無金主,只有您!為訂戶提供驚喜優惠,好讓大家支持本平台,再撐埋黃店。香港訂戶可分享給英國親友使用。